因为爱,所以隔离

时间:2021-08-25 10:12:59      字体:  打印  播放

“80”。这不是“80后”,这是1月27日官方发布的一个数字,是会令人惊恐的数字。截至到1月26日24时,有80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侵袭下,离开了我们这个世界。

我默默念着这个数字,祈祷逝者在彼岸静好。希望这个数字能定格在正月初二这一天,明天早上看不到新增死亡的消息。

收起手机,我离开了彩色瓦替换了石板瓦的老屋,一个人向山上走去。此时,竹溪南部高山区,被一片雪白覆盖,万物潜伏。

面临潜伏的病毒,我感到了生命的无常。好在,无情的病毒激发了我们无穷的斗志。我们疼惜疫情中生命之火熄灭的同时,似乎感知到了他们发出的警示,那就是,行动起来,共同战“疫”。

大山天然地与世隔绝,我们只能从电视里,手机上收看那些与疫情有关的消息。因为没有亲历现场,武汉各大医院患者涌动,机场、车站、高速被关闭,口罩售空,超市抢购,然后市、县、乡、村路口封阻,等等让人紧张窒息的场面,都远离了大山,远离身处大山中的我。我认为这样的阻隔是防控疫情蔓延的有力措施。而之所以采取这种比较极端的措施,都是对每个生命的关爱。我有点庆幸,我在山中如此安好。“无知无畏”的我甚至感觉,那些病毒似乎已经被白雪隔绝,被严寒杀死。

我从一条峡沟进入,试图登上山顶。这是一条水流冲刷出来的峡沟,有进山砍柴之人的脚印,却无禽兽的痕迹。

空无的大山见不到一只野生动物,偶闻几声鸣叫,却难觅飞翔的鸟儿,除了静寂还是静寂。雪从树上落下,在我周围发出簌簌的声音,山林更加静寂。这让我很失望。传统的认知中,大雪之后,松鼠、兔子、猪獾、野鸡等动物会出来觅食,就如《熊出没》那样,深林中是一片热闹的景象。记得上学时书中读到一个情节,少年鲁迅在雪地的院子里支起一只竹筐,放少许食物,只等一些鸟儿进来啄食,一拉绳子,就把贪食的鸟儿罩住了。

我也想这样试一次。但这样的心情似乎被疫情罩住了。我扑棱着想象的翅膀,再往高处爬了一程,试图跳出疫情的影子。在我目光所及之处,没有隐秘的东西。生机与病毒都在雪的覆盖之下。

专家研究结果表明,这次引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宿主源自野生动物。有说是蝙蝠,有说是果子狸。这两类动物,在这大山中应该存在,只是我无法,也没有这个能力找到它们的踪影。但是,有人会找,那些以它们谋取利益的人会找。这座山里没有,在别处会有,他们只要想找,就一定能找到它们。

然而,我不是来找它们的。我是陪着家人回到乡下与亲人团聚的。这个春节有很多的人,从四面八方回到自己的家乡,希望在浓浓的年味里,品味一番浓浓的亲情。当病毒潜伏滋生的时候,人们还在为年忙碌着,奔波着。人们忘记了它们是如何从大山跑到了大城市的餐桌上的,也忘记了什么时候把它们吃进了自己的肚子里。当疫情爆发,封城封路开始,人们才开始回忆查找最初的罪魁祸首。都是一个“吃”字。如果都不去吃,他们会利用各种手段去收购野生动物吗?如果没有人花大价钱收购,还会有人冒险去捕猎这些野生动物吗?这不过是我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

现在的情况是,可能蔓延的疫情已经危及到了更多人的身体安全,甚至一座城市的安全。相比那些已经被捕猎,被吃掉的野生动物,人的生命更加重要。可喜的是,在共同抗击疫情的同时,关于严禁捕杀、猎食野生动物的禁令也层层发出。这个时候,我看到了同为生命的某种平等。我开始幻想,假以时日,当我再次登上此山的时候,一定会看到从闰土胯下逃走的猪獾了。

我很希望在大山里寻找一点奇迹来。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这个时候,每个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去做点什么。

28日,正月初四,向县级指挥部备案后,我们从山里出发返回县城。一路上有多处检查。我们第一站在泉溪交警二中队接受检测和登记,三人体温正常。

封城封路封杀病毒,宅家宅室防止感染。从山里出城的路上,我感受到了疫情的严峻形势。网上各类关于战“疫”的消息铺天盖地,让人目不暇接。确诊病例的数字从几百到过千,然后翻倍增长。22日,全国累计确诊病例571例,累计死亡17例;到了26日,全国累计确诊病例2744例,累计死亡80例。27日,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515例,现有重症病例976例,累计死亡病例106例。变动攀升的数字,考验人的耐心和承受力。疫情的严重性已经不言而喻。群防群治,联防联治,社区防,村级防,路路防,各级政府使出了万般措施。

在岳父家追剧《绝代双娇》的时候,由于我的疏忽,没有给炉子添柴,火炉屋温度下降,导致儿子受冻,第二天儿子就出现鼻子堵塞的微感冒症状。本来儿子就是从武汉回来的,我们一直都担心,天天给他量体温。儿子14号从汉口坐高铁回家,到除夕那天一家人团年,都不知道这期间他接触了哪些人,多少人。我们一边给他量着体温,一边扳指头数日子,盼着早日度过潜伏期。28日,正式过了潜伏期,出发之前量的体温,36度5。在泉溪镇检测站,儿子体温还是36度5,也没有咳嗽的情况。我们心里稍微轻松了些。

轻微感冒也要治好,何况是这样的非常时期。路上我们商量,决定回到县城就去医院复查一下。经过了太平观,秦坪,鄂坪大河湾,龙王垭隧道,城关镇的观音阁等几个检查点后,我们直接到了中医院。

中医院的急诊科医生问了情况,一听说是从武汉回来的,二话没说,就让儿子去为应对疫情而专设的发热门诊室诊断。发热门诊室的医生正忙着,让儿子先去预检分诊台测量体温,依然是36度多一点。测体温的女护士耐心地问了儿子在汉、离汉的时间、路途等情况,以及感冒后的症状,询问了所有与病情有关的小细节。测完体温,护士让儿子进入发热门诊室,医生又作了全面检查,又问了同样的一些问题。虽然初步断定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但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医生让儿子去拍个胸片。拍片结果显示肺部正常。中医院的医生还是不放心,又让我们去县医院再复检一次。县医院复查儿子的片子,确认了中医院的结论,然后开了一大包药,让回家吃药治疗感冒,叮嘱不可外出。初四下午四点,我们回到了离开五天的位于四楼的120平米之家。

从这时起,我们开始进入城市楼房里的居家隔离模式,与山里有些不同。泉溪塘坪村的岳父家,独门独户独院,与同村的人家都隔几百米远。平时正月里,往常会有人拎着炮子,来到院子放一挂鞭炮,作个揖,就算拜年了。今年因为疫情没有人敢串门了,我们便可以随时在院里溜达,或者去爬山。而回城就不行了,我们只能宅在家里,串三个门,卧室门,厨房门,厕所门。居家隔离的日子,滋生了很多幽默有趣的段子和视频,给我们打发时间提供了新的途径。

把单位防控疫情的信息报送工作安排好,恰好到了网上分析的病毒大爆发时间段。慎重起见,单位决定安排每天一人值班,轮流排班,进行网上办公。这样,我们三人都在家自我隔离了。除了串三个门,看看书,看看电视,就是隔着玻璃望街道,看多久会走过一个行人,看那些停放的车子是否离开停车场。早晚再听不到公园里跳舞,打陀螺的声音了。真奢望,公园一直这样安静下去;真希望,公园赶快恢复热闹的场面,哪怕为此忍受噪杂。整个白天,能看见的就是防控疫情的宣传车,能听见的也只有这些宣传车发出的声音。

可是,这样的隔离还真不习惯,我反倒想念在山里可以独自爬山的日子了。才二十岁的儿子更不习惯了,喝了药,感冒好了,坐不住,非要闹着上街,要去找同学玩。哎,可怜的,躁动的年轻人!

于年前回家的大哥、妹妹和小弟都被隔离在老家,在老屋陪着母亲。对疫情不以为然的母亲,反而对封城这样的壮士断腕之举心生感激。为防控疫情而发出的隔离命令,让兄妹三人有更多的时间呆在家里,而母亲就有了更多与子女团聚的欢乐。记得腊月二十九那天,听说要封城了,母亲就偷偷望了望从南方回来的小弟,用手捂着嘴乐呵呵地笑。母亲七十多了,有一句话她隔一隔就要说出来。腊月二十边上了,母亲给在浙江教书的大哥打电话说,过年早点回来吧,现在见我一次就少一次呢。天公似乎晓得了母亲的想法,使了这样一个魔法,让全国各地封城封路,把一年难回一次的儿子们都阻隔在了家里,安心陪老母过年。是感谢天公呢?还是怨恨天公?善良的母亲当然不愿病魔夺去更多人的生命。母亲认为,留在家里是最安全的。母亲的爱如此简单。

爱是简单的。一个想法,或者一个行动,都可以是爱的表达。疫情施虐之时,是爱行动起来的时候。刻不容缓。于是,我们看到了部队、各省向武汉驰援,最好的医疗队伍向武汉集结,更多的物资向武汉汇聚。包括我的同学王军在内,竹溪县内的很多企业老板、社会人士主动捐款捐物,支援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和公安干警,为阻击病魔奉献各自的力量。我们认识了“逆行”的十堰女护士,认识了果断剪发的白衣天使,她们以柔克刚的决心,像一团经久不息的圣火,温暖着你和我,抚慰着所有被疫情惊慌的人。

有网友编了一副对联:火神山,雷神山,钟南山,三山锁妖邪;国家强,民心强,李克强,百强挽狂澜;横批是天佑中华。这一句对联让我感受到了人们与疫情战斗的信心与决心。

八十高龄坚持在抗疫一线的钟南山,为战“疫”出了个“计策”,那就是“空城计”。此计的核心就是“封城宅家”,武汉人不出城,各家各户都宅家里。目的是不让武汉的肺炎病毒到处跑,减少交叉感染,让病毒不能得逞。这一招挺管用。患者带进医院的病毒会被消灭在医院,在空巷飘荡的病毒,会被全副武装的“战士”消杀。

是的,我们唯有让病毒无处藏身,我们才能安然走向远方。

今天31号了,是原计划上班的日子,但我们继续隔离在家里。

官方发布的消息说,截至30号24时,全国累计确诊9692例,累计死亡病例213例。死亡人数翻了两倍之多。从26日到30日,五天里平均每天因感染冠状病毒肺炎死亡26人。悼念逝者,但愿天堂没有源自野生动物戴着皇冠的病毒。

专家分析说,当前是疫情爆发的关键时期。各方面发出了更为严厉的警告:呆在家里,是保护自己和他人最好的办法。

这一只戴着皇冠的恶魔游荡在无人的大街上,没有随从,找不到附体。大街上有人喷洒消毒液,令恶魔无处藏身。每个隔离在家的人都是战士,他们戴着口罩,警惕地注视着恶魔的行踪。

身患“渐冻症”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行走已经困难,妻子因感染冠状病毒而入住他院,经治疗后刚刚出院。张定宇却浑然不顾自己的身体,也无暇照顾自己的亲人,毅然与全院医护人员一起始终战斗在一线,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搏斗。

正是有了无数心怀大爱的张定宇,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战胜病魔的信心,让希望之光愈发明亮。这些爱着他人,也爱着自己的人,不会因为隔离而疏离了爱人、亲人和友人,不会因为隔离而放弃了事业和同志,他们前进的步伐一刻不曾放缓。

我们一家三人,只需要静静地隔离在家里,不用护理病人,不用害怕被病毒感染。这简单的行为,也是一种爱自己和爱他人的表现。在隔离的期间,我可以思考,可以为即将开始的新一年工作做好准备。

我想起了我在大山里想到的那句话:因为爱,所以隔离。

我相信,短暂的隔离,是为了更长情地相聚;短暂的隔离,是为了更持久地奋斗。

春天来了,大山里的雪逐渐融化,白雪之下的种子开始萌动,发芽,新的生命即将诞生。(阚小辉)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