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尘土飞扬的城市边角地,如今蜕变成绿意盎然的口袋公园;昔日拥堵杂乱的街道角落,眼下成了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在竹溪县,这些散落在城区的“绿色明珠”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心愿终成现实。
昔日困扰休闲难寻,环境待改
过去,溪城群众还被“休闲空间不足”的问题所扰。东城新区的街道上,大型车辆往来穿梭,想找个安全舒适的散步地都难;沿河步道到了晚上便昏暗无光,部分路段更是“断头路”,通行格外不便;加上停车位“一位难求”,人居环境亟须改善。
“以前这儿就是卫生死角,现在真是一天一个样!”家住城西的刘阿姨指着家门口焕然一新的口袋公园,语气里满是欣喜。而这样的改变,源于竹溪县打出的“拆违建绿、拆迁还绿、依规建绿”组合拳……东城新区带状公园拔地而起,西关街等8处口袋公园“星罗棋布”在百姓家门口,滨河路守金店处的口袋公园还拿下了湖北省2024年度“最美口袋公园”的称号。
这座占地1800余平方米的公园,科学搭配园林景观与配套设施,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休闲的都市生活。夕阳西下时,新妇幼保健院前的休闲走廊更成了“幸福聚集地”:孩子们在步道上追逐,笑声清脆;老人们坐在石凳上闲话家常,面容安详;年轻人迈着轻快的脚步慢跑,穿梭在绿树花丛间,满是惬意。
“以前就盼着有个地方散步、和老伙计聊天,没想到政府真把这事放在心上了!”家住城关镇守金店村的李大爷回忆,公园规划时,工作人员还专门上门征求意见,“大家都乐意出主意!”正是这份“问需于民”的用心,让口袋公园从一开始就浸满了民生温度。
今朝焕新绿意满城,品质升级
如今的竹溪,正以“绣花功夫”雕琢城市容颜——环境综合整治成了深化文明创建的基础工程,老旧小区改造加速推进,背街小巷彻底告别“脏乱差”,变身洁净畅通的“民心巷”;建设大道的绿化景观提升工程,更将“生态+文化”理念落到实处。
工程采用彩色透水混凝土搭配异型花岗岩花池,既解决了排水难题,又巧妙融入竹溪河水韵元素;特别打造的戏曲脸谱、花卉图案与人物剪影雕塑,让传统文化在街头“活”了起来。仅竹溪河西关街至江西馆段的观景岛,日均吸引超1000人次漫步,成了市民口中的“宝藏口袋公园”。
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新增公园绿地8.54公顷,相当于为城市增添了多块“绿色宝藏”。如今行至竹溪河畔,蝉鸣阵阵却掩不住沿岸生机:河水碧波荡漾,映着新修的亲水栈道与错落的绿植;步道上,晨练的市民步履轻盈,孩童在新游乐设施间嬉笑穿梭。这幅和谐画卷,正是竹溪县以文明创建为笔,精心勾勒出的“最美”城市底色。
未来可期绿意续航,幸福加码
对于未来,竹溪县有着清晰的规划——始终聚焦群众期盼,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持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坚守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更是社会和谐之本。
“这事真是办到老百姓心坎里了!”城关镇的党员干部们看在眼里,既欣慰又坚定,“以后还要继续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而竹溪,也正以一片片绿意为墨,描绘着城市发展的新画卷,为市民打造充满活力与诗意的生活空间。
口袋公园虽小,却连着大民生。从“卫生死角”到“绿色活地”,从“杂乱无章”到“整洁有序”,竹溪县的蜕变证明——城市更新从不是只有宏大工程,那些精心打磨的“方寸之地”,更能藏住民生温度。未来,竹溪还将继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让更多“绿色明珠”点亮城乡,让居民的幸福生活,在绿意中不断延续。
( 责任编辑:徐玉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