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新闻网讯 记者 郭元江 报道:近日,走进竹溪县鄂坪乡小汇村,生态林带如绿色屏障守护家园,产业基地里,村民们正忙碌管护,党群服务中心成为“暖心驿站”,一幅美丽乡村图景徐徐展开。
五年来,十堰市林业局深入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以生态保护为根基、产业振兴为核心、党建引领为抓手,扎实推进驻村帮扶工作,助力小汇村实现生态改善、产业升级、村民增收的良性循环,走出一条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产业富民,成就“富裕村”
来到村民唐正华家中,他正在查看牲畜的长势。这个曾经靠打工为生的农民,如今,已是村里的产业大户。
2021年,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市林业局工作队正式入驻小汇村。正是在队员们的鼓励下,唐正华结束在外漂泊的日子,回家尝试发展产业,从最初养几只鸡起步,不断扩展内容,渐渐成为集种养业为一体的致富带头人。现在,唐正华养了十多头猪、54只羊和50多只鸡,还种了十余亩地,加上担任生态护林员的收益,其年综合收入达七万元。
△鄂坪乡小汇村4组村民 唐正华
“到了年底,羊就能宰杀出售了,按照35元一斤的价格,一只羊能卖到两千多元。”唐正华一边聊着致富经,一边算着账。除了时常到他家走访了解情况,每到年底,队员们和唐正华一样忙碌,大家不仅自掏腰包,购买他家的羊肉、猪肉、鸡,还四处想办法搞推销、搭平台,帮他打开销路。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唐正华坚定信心,做大产业,不仅自己过上了好日子,还带动其他人勤劳致富。而今,村民们通过发展茶叶种植、黄牛养殖等传统产业,让腰包鼓了起来,其中黄牛存栏量突破150头,户均增收2300元,小汇村成了名副其实的“富裕村”。
生态强村,绘就“绿色村”
漫步小汇村,道路两旁新植的黄柏与茶园交错成景,昔日荒坡已变身层层叠叠的生态林带。
市林业局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推动生态保护与富民增收“双赢”。累计帮助该村实施生态公益林建设2万亩,科学选育乡土树种,构建多层次生态防护体系,村庄森林覆盖率日渐提升,乡村颜值不断刷新。工作队还因地制宜为小汇村培育特色产业,成立林业产业专业合作社,通过推广“林+药”立体种植模式,建成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带动村民发展魔芋200亩、天麻30亩、黄柏若干亩,通过间作套种,林地变成“聚宝盆”。
△鄂坪乡小汇林业产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龚飞
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发展漆树种植产业,引进优良品种建成800亩标准化基地,带动村民就业增收。投入30万元升级传统产业,改造510亩茶园并引入智能制茶设备,打造自有茶品牌,茶叶产值实现跃升。如今,小汇村生态宜居水平显著提升,村集体经济明显壮大,成为周边乡村绿色发展的典范。
党建聚力,造就“和美村”
在小汇村党群服务中心旁边,坐落着村民文化广场,茶余饭后,村民们聚集在这里,或拉拉家常,或锻炼身体,享受幸福时光。
乡村要振兴,党建是引擎。市林业局驻村工作队坚持“党建+帮扶”机制,成立党员先锋队,组织队员不定期深入农户家中,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共话村里发展,通过面对面交谈,深入了解群众急难愁盼。结合村情民意,驻村工作队积极向上级打报告,多途径争取项目和资金,投入村庄环境改善和基础设施建设。
为破解基础设施瓶颈,驻村工作队整合资金100万元,帮村里安装路灯25盏,方便村民夜间出行;添置体育设施和健身器材,惠及全体村民;完善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打通产业发展“最后一公里”。不仅如此,每逢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队员们还为村民送上粮、油、米、面等慰问物资,将温暖与关爱送到群众心坎上,营造党群一心、和谐美好的氛围。
△鄂坪乡小汇村党支部书记 王成义
当下的小汇村,呈现出“生态宜居、产业兴旺、治理有效”的局面,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未来,市林业局驻村工作队将认真落实驻村帮扶职责和任务,用好行业优势,倾斜人力、物力和财力,为小汇村绘就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画卷,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十堰市林业局驻鄂坪乡小汇村工作队队长 王少兵
( 责任编辑:邵博汉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