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竹溪图库 > 正文

大美竹溪丨旗袍&光影街,用民国旗袍大片解构时光烟火韵味

时间:2025-09-12 14:42:03      字体:  打印  播放

长街灯影夜初临,月华洒落万点星,穿上旗袍走进夜幕下的武陵不夜城,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旗袍,起源于民国,作为中国传统服饰的经典代表,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今天,走进光影街“武陵旗遇记”,在小城慢养的时空里,讲述民国风情和东方美学的故事。

青砖黛瓦浸在暖黄灯晕里,像晕开的陈年墨色;飞檐翘角缀着霓虹星子,似洒落的碎钻流光。

若说游人身上的旗袍是流动的风景,“武陵旗遇记”便是风景的源头。从“武陵旗遇记”步出的佳人,恰似从旧时光里走来,化作锦缎上最鲜活的纹样。月白旗袍绣着淡墨兰草,灯影掠过,便似兰叶舒展;朱红提花旗袍缀着珍珠盘扣,抬手时,袖口流苏晃出细碎金光;墨绿香云纱旗袍凝着暗纹,与青砖肌理相触,已然分不清是衣染街色,还是街承衣韵。

红绿相间的招牌上,金黄色的店名十分惹眼。推开玻璃门,恍若穿越到另一个时空,香云纱的淡香从屋内裹着暖意扑面而来。

墨绿色哑光质地的背景墙上,各色旗袍如彩虹般挂在衣架上,新颖独特的款式美得让人挪不开眼。浅粉色旗袍如春日桃瓣,湖蓝色似夏湖初晴,墨黑色像深夜远山,每一件都在射灯下泛着细腻光泽。

靠窗的酸枝木梳妆台上,黄铜镜映着窗外街景,珍珠发簪、梅花胭脂盒、藤编手提篮,皆是复刻的民国旧物。穿旗袍的客人坐在镜前描眉,镜里是衣香鬓影,镜外是灯影婆娑,恍惚间竟不知自己是在镜中,还是在那街景里。

最抢镜的是那部泛着古铜色的传呼电话,思绪会不自觉顺着座机飘向穿越时光的自己。琉璃台灯的光揉成暖团,客人刚换好旗袍坐下,裙摆自然垂落的褶皱便与灯影叠在一起,连发丝都沾着温柔的光,无需刻意摆拍,便是一幅民国仕女图。

店铺里的旗袍,每一寸都藏着与光影街相契的巧思,传统款立领贴合脖颈,老师傅手工打磨的牛角扣泛着温润的光,扣眼处细密的回纹,恰与骑楼廊柱雕花相呼应;改良款斜裁的裙摆,行走时露出纤细脚踝,与青砖路上的石板缝相映,添了几分灵动。

面料更是讲究,真丝旗袍摸上去如流水般顺滑,走动时“沙沙”声混着皮影戏唱腔,成了最动听的背景音。香云纱旗袍带着岁月沉淀的暗哑光泽,白天看是沉稳墨绿,入夜后浸在灯影里泛出淡淡珠光,与光影街的霓虹相映成趣。

配饰区的珍珠项链、翡翠耳坠、丝绒发带,每一件都能与旗袍无比适配,连手提包都是藤编缀流苏的民国款,拎着走在街上去寄明信片,指尖都沾了旧时光的温柔。

当身着“武陵旗遇记”旗袍的游人,在光影街的青砖路上缓缓行走时,便成了竹溪文旅最生动的注脚。长街上,五步一位“民国少女”,十步一位“上海贵妇”,如潮水般涌动的游客们身着旗袍,穿梭在灯火辉煌的长廊,整个画面都充满了故事感,给人带来时光紊乱的错觉。


△游客 彭秋惠

或有身着浅粉色改良旗袍的姑娘,裙摆开衩处绣着竹溪皮影纹样,走在光影街,恰逢皮影戏演员提着凉州调走过;抑或是穿着湖蓝真丝旗袍的女士,立领衬得脖颈修长,倚在挂着“大公报”的报亭旁,与报亭垂落的铜铃绳缠在一起,连风都染了雅致。站在复古路灯下,灯光透过雕花灯罩,青砖地面便落了一地“碎花”。“山二黄”唱腔与旗袍的丝绸摩擦交织,成了非遗文化最鲜活的演绎。

游人三三两两坐在老式黄包车旁谈笑,车辕铜环的光泽映在旗袍纽扣上,像两簇跳动的星火。这般景致是光影街的复古韵致托起了旗袍的东方美,亦是旗袍的温婉风情点亮了光影街的夜,二者缠绕共生,成了谁也拆不开的时光秘境,这份“身在景中、景在衣中”的沉浸式体验,恰是竹溪文旅最动人的魅力。

当“武陵”遇上“旗袍”,便成就了竹溪文旅最闪耀的名片,是竹溪文旅“以小见大”的匠心载体,光影街的电影级布景是骨架旗袍体验是血肉,二者结合便让竹溪的民国风情、非遗文化有了温度与生命力,竹溪文旅正在用一件旗袍让游客从“看客”变成“景中人”,从“感受文化”变身“成为文化的一部分”。


△店主 翁欣

竹溪文旅的细致从不是堆砌景观,而是读懂了游客对“深度体验”的渴望,用妆造旅拍增加游客旅游体验,用照片留住美好让文化变得可感、可穿、可记忆,也让竹溪文旅故事不仅停留在宣传册上,而是刻在每一位游客的心里,随着他们的脚步走向远方。

店内旗袍租、售服务同步开放,租赁区和销售区分开陈列,方便您根据需求轻松选择 ,无论是想偶尔体验旗袍风情,还是希望入手一件心仪之作,这里都能满足您!

店名:武陵旗遇记;地址:武陵不夜城D区电影街;营业时间:10:00-22:00

( 责任编辑:徐玉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