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网讯(十堰晚报)记者 韩玉砚 特约记者 马婷婷 报道:6月7日,房县一名59岁的患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生命垂危,要求转院至十堰人医。十堰人医急危重症中心等多个科室,在转诊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两次多学科会诊,加之精心治疗,患者于21日转出重症监护室。据了解,该诊疗模式目前在十堰人医已成为常态,为患者提供科学的治疗计划,使病人受益最大化。
近年来,咳嗽、咳痰、乏力等症状,一直折磨着房县患者王先生。此前,他曾在一家医院住院治疗两个月,但效果不明显,无奈之下只好回家调养。6月3日,王先生病情突然加重,被家人紧急送往该县一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后进入重症监护室。
经过3天的治疗,王先生的病情依然没有好转,并且呼吸衰竭呈加重趋势。7日10时许,经患者家属要求,该院迅速联系十堰人医急危重症中心,要求转诊。“我们了解到,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进一步治疗,后期病情会进一步加重,造成无法预料的严重后果。”十堰人医急危重症中心副主任李虎年表示。
当日是端午节,但十堰人医急危重症中心一丝也不敢懈怠,紧急派出高年资医护人员携带药品、呼吸机等设备到房县接患者。与此同时,该中心立即组织呼吸内科、心内科、神经内科、心胸外科、影像中心、急危重症中心等科室相关专家,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探讨,为患者提前入院做好准备。
14时许,患者到达十堰人医,考虑到其病情比较危重,进行头胸、全腹部CT后,在该院医务部主任、急危重症中心主任刘杰主持下,医院多科室又一次会诊,确定患者为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感染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会上,各科室专家群策群力,共同为患者制订科学、合理、规范的治疗方案。
重症肺炎是一种严重甚至致死性的重症感染性疾病,临床上重症肺炎及其并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病死率为30%—50%。住院期间,经过机械通气、抗感染等治疗,患者抗感染治疗疗效进展稳定、肺部炎症得到吸收,病情逐渐好转。
记者从该院了解到,术后经过医护人员一段时间的精心医疗和护理,患者于21日转出重症监护室。患者家属在满心欢喜的同时,对十堰人医转诊前后对患者进行的两次多学科会诊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赏。
现代医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越大型的医院,其学科分类越来越细,出现更多的专科和亚专科。不过,专科细分给患者带来专业诊疗服务的同时,也出现一些弊端。比如不同专科的医生各自为战,他们往往只熟悉自己的专业领域,对其他领域不甚了解,这样显然不利于患者得到综合诊疗。
刘杰表示,该院近年来推行的多学科诊疗模式(简称MDT),是现代国际医疗领域广为推崇的领先诊疗模式,在打破学科之间壁垒的同时,可以有效推进学科建设,实现医生、科室和医院的共同提高,“这种模式不仅实现各科资源和优势的最大化整合,提高诊治质量,也从根本上降低医疗费用,大大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