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铁海联运”新模式 多式联运演绎“货到黄石活”

时间:2025-07-13 21:26:35      字体:  打印  播放

盛夏七月,长江之滨,黄石新港棋盘洲铁路站场内格外繁忙。

11日上午,一声清扬的汽笛声响起,一列满装载着医疗用品、轮胎、元明粉等出口货物的“黄石-宁波”铁海联运专列驶出,一路向东直抵舟山港。随后,这批货物将转乘万吨海轮,运往东南亚、欧美等地区国家。

这是黄石首次以专列发运形式开通铁海联运线路,也标志着“黄石-宁波”铁海联运新通道的正式开通。至此,黄石已构建织密起11条(含7条外贸航线)的贯穿东西、纵横南北的航线网络。

锚定“打造长江中游大宗商品多式联运枢纽”的黄石,正不断拓展对外辐射范围,推动枢纽港建设提能升级,努力让黄石货物更快、更优、更省地跨越山海,走向世界。

打造新模式 让“黄石造”更具竞争力

连日来,走进黄石新港码头和棋盘洲铁路站场,这里货物装卸作业正酣。

今年上半年,我市多式联运工作交出一份亮眼答卷:全市水铁联运货运总量为88.79万吨,同比增长106.34%。

数字背后,是我市持续推动多式联运降本增效工作全面提速的生动写照。

市港口物流发展中心积极配合市发改委多次赴武汉铁路局协调争取运输价格优惠,统筹铁矿石、粮食及铁海联运通道运价大幅下调,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持续优化运输结构,推进联运模式创新,提高大冶华鑫、新兴管业等重点企业大宗货物铁路运输的占比,提升综合运输效率。

与此同时,市港口物流发展中心重点培育物流龙头企业,2023年东楚投资集团入选国家5A级物流企业,2025年大冶有色被评为国家5A级供应链服务企业,黄石成为湖北省第二个拥有“双5A”企业的城市,有效支撑了港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多式联运降本增效工作,为让企业获得实实在在的便利。市发改委联合市港口物流发展中心强化多式联运衔接,推进国铁地铁一体化运营、港铁一体化调度和货物一体化承运。

在此背景下,我市开通铁矿石“公转铁”一单制服务,同时聚焦智慧口岸建设、推动“物流枢纽”向“数字枢纽”升级,实现港口、铁路、企业数据互联、调度一体、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完善水铁联运“一个主体承运、一次收费、一站服务”模式。“根据客户需求,我们推出定制化作业流程,作业效率提升50%,实现货物从码头1分钟到堆场、5分钟进铁路、10分钟上高速,受到企业的普遍欢迎。”黄石新港多式联运公司总经理张杰表示。

开启新通道 助推“货到黄石活”

今年4月,省委副书记、省长李殿勋到黄石调研时强调,黄石要在支持港口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的基础上,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重,统筹“水铁公空网”五类交通网络,整合各类政策与资源,通过加速重构开放通道、重塑物流体系,更好发挥湖北新时代“九省通衢”独特优势,努力提供国内成本最低、效率最高、辐射最广的现代物流服务。

一只小小的装载“黄石造”出口货物的集装箱,是如何更加快捷地从黄石新港发出转运出海销往全球的?

“以前,黄石企业大宗商品的对外贸易,通常是走汽运至武汉,通过江海联运出口,运输时间长、效率低。”武汉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黄石分公司负责人介绍,黄石开通的铁海联运物流新通道,比传统江海联运节约运输时效,比单一陆海联运节约综合运输成本。

今年以来,黄石整合水运“价格低”和铁运“跑得快”优势,连开“黄石-厦门-非洲”“黄石-深圳-欧洲”“黄石-宁波”3条铁海联运班列,预计全年出口货物总量将超过500标箱。“外贸货物从黄石通过铁路运输至沿海,运输时效上可实现3天出海,比过去节省7至10天时间,物流效率大大提升。”黄石市铁路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邹克腾介绍。

为推动黄石持续打通外贸出海新通道,市港口物流发展中心会同市发改、商务、经信等部门深入黄石重点外贸企业调研,摸排潜在运量,引导更多生产企业选择铁海联运,共同打造外贸出海“快车道”,实现“货到黄石活”。

如今,黄石的出口货物可以通过铁路直发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实现“一箱到底”的全程物流服务,在“家门口”简化完成传统海运口岸的订舱、装箱、报关等流程,进一步便利我市外贸出口渠道。

新通道的开通,不仅受到黄石本地的企业欢迎,还引来了周边地区企业的关注,吸引更多企业将黄石作为货物出口首发地。此次黄石至宁波铁海联运专列中,除了本地企业远大医药的硫磺酸、湖北奥莱斯的轮胎产品外,浠水、蕲春等周边地区外贸企业也参与其中。“货物从黄石走最方便,用时最省、费用最低。”浠水奥科厨卫电器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涂又得说。

市港口物流发展中心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拓宽我市外贸出口渠道,让黄石更好融入和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一带一路”倡议,为黄石外向型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记者 吴海峰 通讯员 杨奕 叶娟 文/摄)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