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 > 正文

【新春走基层】一个养猪大户的新年憧憬

时间:2021-02-23 11:50:12      字体:  打印  播放

“啷啷啷……”随着饲养员的唤声,一头头正在栏圈休息的母猪立即从地上爬起身,摇头晃脑,“哼哧哼哧”抢着进食。2月20日,笔者走进位于竹溪县水坪镇夏家湾村的智强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与合作社负责人翁德军聊起家常。

今年48岁的翁德军,是兵营镇顺风雨村人,开过砖厂,卖过砂石料,做过工程。2017年3月,翁德军回村牵头成立养猪专业合作社。经过几年发展,合作社产值达3000余万元,纯利润近1000万元。

QQ图片20210223114631

考虑到兵营镇顺风雨村距离县城较远,交通不便,运输成本高,去年5月,翁德军决定投资在距离县城较近,交通相对便利的水坪镇夏家湾村新建一个养猪场,投入2700余万元,建设10栋猪舍11000余平米。11月,首批2400头母猪入圈喂养。

猪圈还没完全竣工,地上还堆满砖石等建筑材料。“预计总投入5000万元,建设猪栏20间,总面积17000平米,目前已经投入了2500万元,近两年的利润几乎全‘砸’了进去。”翁德军介绍说。其实,他有自己的考虑:“做好规模化、标准化,500头猪和1000头猪的管理成本其实差不多,只要做得好,照样有赚头”。

QQ图片20210223114624

养猪看似简单,其实是个技术活、精细活,一刻都离不开人,技术员和工人们在春节期间都没能放假休息。“定位栏住配种后的母猪,相互隔开,免得相互推搡,导致流产;产房供母猪生产用,有产床和保育栏。”翁德军说,管定位栏的工人专管定位栏,管保育栏的工人专管保育栏,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在翁德军的合作社,有2个技术员和3个饲养员。29岁的郭全周是郧阳区梅铺镇人,他和另外一个叫张明惠的老乡负责养殖场的技术活。查情、配种、给猪做B超,是他们每天的“必修课”。

兵营镇顺风雨村的陈耀才和明家梁村的柏忠益都是原贫困户,现为合作社的饲养员。仔猪、肥猪和母猪吃的和每天进食次数都不一样。母猪每天要进食4次,肥猪一天要喂养3次,小猪仔要喂6次,公猪是是合作社里的“王子”,一天吃两个鸡蛋。在合作社当一名饲养员,都需要熟练的技术。

大年三十,翁德军专程赶到合作社,和工人们一起团年,给他们购置了水果、瓜子、糖等物资,还给每个工人送上了一个大红包。“工人们春节假期工资都翻了倍,我领到3750元的春节值班工资”,郭全周对老板给予的待遇非常满意。

养殖场建设期间,水坪镇党委政府专门加宽了部分路面,并修通了通往养殖场的水泥路。通过验收后,猪圈建设每平米补助150元,饲养的母猪每头补助1000元。谈及县里对生猪饲养产业的支持,翁德军很是感激。

今年6月,养殖场建设可以全部竣工,可以饲养母猪2400头,年出栏仔猪5万头,出栏肥猪6000—8000头,年销售收入预计将达到6000万元以上。届时,不但能带动更多的群众通过饲养生猪致富,而且还能带动50人以上就业。憧憬着未来合作社的发展,翁德军信心满满。(付延峰 徐彩兰)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