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 > 正文

林下走出“两山”路丨一地巧生多金,黄连不苦反觉“甜”!

时间:2025-09-09 08:47:37      字体:  打印  播放

秦巴山脉的云雾,如轻纱般萦绕在竹溪县桃源乡的山峦之间,这片被陶渊明写进诗行的土地,蕴藏着比桃花源传说更悠长的独特气息——黄连的苦香。当晨雾漫过海拔2148米的山巅,浸润着900米山腰的连片药田时,这源自时光深处的药香便袅袅而来。

褶皱里的时光  黄连根须里的坚守

《竹溪县志》记载着这片土地的荣光,原潵水乡,现桃源乡中坝村一带,被国务院授予“中国黄连之乡”称号。这荣誉如同鎏金印记,铭刻着深山连农的辛勤耕耘。当年,连农们背着竹篓在云雾中跋涉,用锄头在林间垦出小块土地,让黄连幼苗在肥沃的腐殖土中扎下根须。“你闻这土腥气里的清苦,藏着祖辈的坚守。”82岁的邱光辉坐在堂屋门槛上感叹,“以前拉着挖出的黄连去县城售卖,一路艰辛,却也满心幸福。”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充沛的晨雾、适宜的山风、丰沛的雨水,孕育出品质上乘的桃源黄连。其小檗碱含量高、质量优异,是大自然珍贵的馈赠。

林海中的交响  老传统融入新篇章

清晨6时许,随着朝阳升起,中坝村林药蜂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建设正有序推进。“苗心叶的卷曲度能反映温湿度,这些经验代代相传。”连农们边除草边介绍。

据悉,该基地通过招商引资建成,集中药材选育繁育、中药标准化示范养殖于一体。基地在林下种植以黄连为主的中药材3000亩,林中利用“智慧蜂场”系统发展中蜂2000箱。创新“林药蜂”产融模式有效形成良性循环,中蜂为中药材传花授粉,提升药材品质与产量;中药材则为中蜂提供优质蜜源,实现产业融合、效益倍增。

借助市场主体力量,为当地引进黄连生态种植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动黄连产业从传统种植向智慧化发展升级。目前,全乡已发展连农200余户,黄连种植面积达4187亩。

云雾中的信笺  产业铺就富民路

暮色渐临,羊角洞村黄连基地里依然繁忙,10余名村民正为新播种的黄连除草。“在这里务工一天收入150元,山林流转后还有租金。”村民李云华细数黄连产业带来的实惠。“现在有政策奖补,加上桃源黄连种植历史悠久,确实是条致富路。”依托好生态好政策,村民梁具学今年新发展了30亩黄连。在羊角洞村,按照“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村集体发展黄连种植150余亩,农户发展的也有600余亩。

近年来,该乡依托“三变”改革,在9个村大力发展林下黄连等林下中药材种植,有效带动农户增收。

山乡中的钱景  苦香酿就新希望

“我们将立足万亩林海资源,持续擦亮‘中国黄连之乡’名片。”该乡党委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加快建设4000亩‘中国黄连之乡’示范基地,放大品牌效应。同时,发挥生态优势,扩大林蜂、林菌、林禽等产业规模,因地制宜发展林渔、林特产业,加强森林景观利用,着力构建完整的林下经济生态圈。”

山风拂过,满山黄连叶随风摇曳。秦巴山川的云雾见证着,深山的这份“苦香”,在连农的坚守与创新的耕耘中,正转化为照亮乡村振兴之路的璀璨星光,指引桃源乡在以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支点建设中书写新的华章。

( 责任编辑:徐玉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