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关街F区,有一个并不十分引人瞩目的餐馆,武陵印象餐馆,就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餐馆,却吸引了陕西、十堰市区以及竹溪周边省市区的游客前来品尝美食,游客络绎不绝。这家餐馆的业主王静,是一名退役军人,退役后积极创业,热心公益事业,从退役创业到现在,经过了十年的辛苦打拼,终于获得成功并小有名气。
2010年,年仅17岁的王静离开家乡,奔赴甘肃穿上了梦寐以求的橄榄绿,在部队上,他勤学苦练各项军事技能,在提升技能的同时,也磨练了自己的意志,养成了吃苦耐劳、乐善好施的品质。经过五年的磨炼,2015年,王静从部队退役回到县城,选择自主创业,经过多方考察,他在县城开了一家手机店,2017年,国家取消手机漫游业务,手机业务量呈断崖式下跌,王静迅速调整投资方向和经营思路,经过实地考察,在县城西关桥投资加盟蔡明伟连锁店,当时的竹溪县城,并不流行网络外卖,王静抢抓商机,采取实体店销售和网络外卖双管齐下的营销方式,因此,颇受消费者青睐,业务量一路攀升。
竹溪地处三省交界,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而且兼容并包,融合了陕西的酸、重庆的辣、湖北的鲜,且竹溪本地居民不但注重正餐,对早餐也格外重视,经过缜密的市场调研,王静头脑里萌发了一个想法,民以食为天,如果努力抓住消费者的胃,一定能在餐饮市场取得成功,抱着这个想法,2019年,他又新开了重庆棚棚面早餐店,主打竹溪菜,兼带经营小笼包,面条、蒸格格等品种多元的早餐,使正餐和特色饮食同步发展,事实证明,他这一思路是正确的,早餐店生意风生水起,与此同时,他又加盟姥姥家连锁店,房租、装修和加盟费,花了200多万,在北大街开了姥姥家餐馆,推介竹溪菜,宣传竹溪饮食文化,并且招收吸纳当地30名富余劳动力在姥姥家餐厅务工。
县委县政府推出全域旅游理念,2023年,武陵不夜城开街,喜迎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体验、打卡,八方宾客云集,三省交界的山城竹溪,不但在央视、湖北电视台等主流媒体频频亮相、闪亮登场,而且,在网络上也是大放异彩,家喻户晓,王静敏锐地察觉到了商机,如果能开一家特色餐馆,把竹溪的美食和深厚的人文底蕴、秀美的自然风光结合起来,既推介了当地美食,又能为我县的旅游产业发展增添助力,相得益彰,2024年,王静又投资100万,在西关街 区租赁场地,建立了武陵印象餐厅,在做好传统菜的同时,他还推出了竹溪蒸盆、竹溪腊肉,桃园腐乳、笋干、泡椒小鱼等特色菜,在注重食材新鲜、可口的同时,他还秉承童叟无欺、薄利多销的理念,无论是对本地游客还是外地游客,无论是平时还是旅游黄金期,他的餐馆菜品不涨价,不做预制菜,一视同仁,因此,生意异常火爆,从去年10月开业到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累计接待游客25000人次。
在部队的时候,保家卫国是军人的职责,现在回到地方了,也不能失去本色,要力所能及的为当地百姓做点贡献,王静一直这样告诫自己,也是按照这个想法去做的。疫情封控期间,县城的大部分餐馆都关闭了,王静的餐馆有指挥部颁发的营业许可证,但是,他并没有想着抓住这个机会大赚一笔,而是和员工一起做好盒饭,免费送到指挥部,医院、以及各个卡点,让医护人员和患者以及卡点值守人员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并为县红十字会捐赠现金1000元。了解到南山乡镇部分学校体育器材匮乏,孩子们锻炼身体的方式比较单一,他出资购买篮球架、乒乓球台等器材,2020年9月15日,为桃源中学捐赠篮球架,乒乓球、篮球等器材,9月28日,为向坝中心学校捐赠乒乓球台6套,排球30个。2021年,鄂坪电站大坝险情,他主动联系在武汉的亲戚,免费为大坝抢险人员提供照明设备和抗洪抢险器材,并带领自己的团队参与抢险、值班等工作,参与调度,想办法把设备从武汉运送到大坝,一直到险情排除。
在招收员工的时候,也尽量招收家庭困难的人员,员工王龙秀家庭困难,在当初开办姥姥家餐馆的时候,就在餐厅工作,当时,王龙秀女儿还在上高中,了解到这个情况,王静又招收王龙秀的女儿到餐馆做暑期工,寒暑假挣了8000元工资,在武陵印象餐馆开业以后,又再次招收王龙秀的女儿来餐馆做暑期工,一方面让她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另外一方面,争取工钱,大大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压力。员工龚某独自一人照顾孩子,而且居无定所,既要在餐馆打工,还要为租房劳心,为了减轻她的压力,王静想方设法为她申请廉租房,今年四月,终于为她申请到了房子,解除了龚女士的后顾之忧。
从当初重庆棚棚面开业,到加盟姥姥家餐馆,再到如今的武陵印象餐馆投产运营,累计吸纳、带动富余劳动力就业50多人,如今,每年发放员工工资200多万元,带动了当地劳动力就业,促进了社会稳定,从疫情防控到鄂坪大坝抗洪抢险,都有王静默默奉献的身影,主管部门为他颁发了荣誉证书,送上了感谢信,他谦虚地说:我是一名退役军人,虽然退役了,但不能忘记军人本色,现在回到县城,也想尽我自己的能力,为家乡的父老乡亲、为当地的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 责任编辑:邵博汉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