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 > 正文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为孩子筑梦远航

时间:2022-09-05 18:12:49      字体:  打印  播放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为孩子筑梦远航

就在前不久,一名仅14岁的孩子“误吞”刀片,经过一夜的救治,有惊无险,顺利取出刀片。经过了解,这个孩子是位抑郁症患者……那么为什么儿童会得抑郁症?作为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少年阶段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是孩子在成长阶段中的第二个叛逆期。有几下几个特点:

1. 开放性和闭锁性并存

进入青春期的少年,渐渐将内心封闭起来,虽然他们内心世界更丰富了,但表现于外的内容却更少了,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理解。

2. 反抗性与依赖性并存

少年产生强烈的独立意识,不服从权威,不愿意轻易接受成人的意志意见,常处于一种与成人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中。但是,他们在内心中又不能完全摆脱对父母的依赖。

3. 勇敢与怯懦并存

在公共场合,他们可能会有些局促不安,表现出怯懦的一面。但在某些情况下,他们表现出很强的勇敢精神,但这时的勇敢有莽撞和冒失的成分,这和他们的经验和认识能力的局限性有关。

4. 高傲与自卑并存

少年们还不能确切评价和认识自己,所以时而骄傲、时而自卑。

5. 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

随着身体的发育成熟,他们有很强的成人意识,但是时常留恋童年时的无忧无虑。

由于处于青春期的少年们身心发展失去平衡,有很多心理矛盾和冲突,所以,这个时期也是抑郁症、青春期分裂症等精神性疾病高发的年纪。

除了这个阶段本身的特殊性,生活中少年期的孩子面临着重重压力,尤其是学业压力。我们已经目睹了无数个血淋淋的例子,都是由于孩子的情绪问题导致的自伤事件。

在此,不得不强调,父母的教育方式及对孩子及时的情绪疏导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给予孩子一定的空间。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属于第二个叛逆期,和两三岁左右的追求行动上的独立不同,他们追求精神上的独立,并且以自我为中心,有“独特自我”和“假象观众”两个特点,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并且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别人关注的焦点。

所以,无形中他们会有很多心理压力,需要有一定的空间去释放和宣泄。

第二、保护孩子的尊严,切忌侵犯。

有的家长认为“爹妈大于天”,无论孩子多大,该打打,该骂骂。大家应该还记得前段时间的跳楼事件,一名14岁男孩由于妈妈当众打了一巴掌原地呆了3分钟纵身一跃当场死亡。我们不知道这三分种他经历了怎样的思想挣扎,但可以肯定的是,妈妈无视孩子的自尊对孩子的尊严无情践踏是这次事件的直接导火索。

第三、做孩子的“脚手架”,不做孩子的“评判官”。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非常重要。尤其对于青少期,他们已经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想要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施展拳脚”,而且由于这个年龄阶段自我中心的特点,对于别人的关注和评价非常在意。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去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达成目标,而不是去指责或是评价。

第四、把孩子当大人,把自己当孩子。

父母应该学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我们要试着和孩子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这样孩子才会无条件的信任我们,才会和我们毫无间隙的沟通。如果我们总是站在“家长”的位置对孩子发号施令,那孩子也许会心存芥蒂,遇到事情选择隐瞒或者逃避,不去和我们沟通,会留下各种隐患。

第五、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并及时疏导。

青少年时期会面临一些压力,包括学业、人际交往等,但他们的心智层面还不具备消化所有的压力的能力。作为家长,应该做到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如果看到孩子有反常的情况,要及时和孩子谈心,但是不要逼迫孩子,要慢慢引导让孩子主动去说。这时就是检验父母角色的时刻了,如果平时和孩子的关系不到位,孩子是不会主动说的。

如果发现孩子持续两周情绪持续低落,并且不愿意去学校或是拒绝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也不与人交往,也就是说他的情绪状态已经影响到正常的生活社交了,家长就要引起警觉了。可以带孩子寻求专业人士的意见或是去医院就诊。

孩子的成长过程就像盖房子,心理建设就是地基,如果地基没有打牢,盖得多高都是空中楼阁。

希望每一位孩子都能够被正确对待和引导,在成长的路上扬帆起航。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