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茂雄,男,汉族,1966年3月,出生于竹溪县龙坝镇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受父母的熏陶,养成了正直、坚韧、善良、乐观的良好品格。在同事眼里,是一个爱岗敬业的好干部;在父母的眼里,是一个孝顺的好儿子;在妻子的眼里,是一个富有责任心的好丈夫;在孩子的眼里,是一位慈祥博爱的好父亲。
也许命中注定,他和绿色有着一生的情缘,呵护绿色已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86年,张茂雄自参加工作以来,就被分配到林业部门,一干就是32年。这期间,他担任过丰溪镇林业站负责人、站长、林业开发总公司财务科科长、副总经理、国营天池垭林场场长、总支书记。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视绿色为生命,呵护绿色,志在青山,无怨无悔,他用真情和汗水践行着“服务林业、造福乡亲”的人生诺言,辛勤耕耘,无私奉献,为全县林业事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1996年,张茂雄的父亲被查出患有肝胆管肿瘤,在父亲患病住院的两年多时间里,洗漱、喂饭、擦身、倒大小便等这些劳累繁琐而又必须的日常护理,他总是亲力亲为、任劳任怨。当父亲得知自己的癌症是不治之症后,不知多少次告诉他不要花费冤枉钱,他总是在背后一次又一次的恳求医生将父亲从死亡的边缘拉回,力争让父亲在生命的最后也能安享天伦之乐。
1993年,张茂雄的妻子在被查出患有骨巨细胞瘤,此病属于罕见病。当时24岁的妻子得知的病情后,自己一筹莫展,十分伤心,甚至有轻生的念头。于是他告诉妻子,“既然我娶了你,就是倾家荡产,我也会想办法给你医治好”。于是,他带妻子到省、市各大医院求医,妻子手术后卧床不起,生活无法自理长达一年之久,当时女儿也才三岁多。于是,家里的一切大小锁事他一个人扛着。在2007年、2014年,妻子又实施了两次骨骼置换手术,在妻子患病期间,他总是不离不弃,一直悉心照顾,鼓励妻子以坚强的毅力战胜病魔。在他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下,妻子的病慢慢好了起来。
2003年,受组织调配来到县天池垭林场工作。刚到林场,为了尽快熟悉林场森林资源等状况,他带领林场护林员,不畏山高坡陡,用了近一周的时间对林场管辖范围内每一个山头、每一条沟壑进行了巡查,对每个版块的树木的生长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为后期做好森林资源保护奠定了坚守基础。
2014年,精准扶贫工作全线铺开,身为林场负责人的他,又把林场林农精准脱贫的职责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时刻想着为林农“拔穷根”、“谋富路”。在工作中,他总是率先垂范,翻山越岭,走村串户,了解林农的所想所盼,进一步摸清林农的生产生活实际情况,切实解决林农提出的“出行难”、“饮水难”等问题,从根本上改变林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早在2008年以前,他就积极争取交通、水务等部门支持,申报项目、筹措资金,亲自陪同技术人员实地勘测,不畏艰难险阻,时常到施工工地督办。
同年,林场稳步推进精准扶贫,为扎实打好这场硬仗,他又同县扶贫工作队和工区干部一起同吃同住,入户走访座谈、访贫问苦,做细做实精准扶贫,确保“一户一策”落到实处。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对于山区这些贫困户来说,他们的心理很脆弱,尤其是对于那些因残、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来说,他们的心理更为脆弱,有些甚至接近崩溃的边缘。为此,张茂雄在落实各项脱贫措施的时候,十分注重对这类贫困户的心理疏导,采取精神扶贫、思想扶贫等措施,帮助他们克服“等、靠、要”思想和萎靡不振的消极心态。在易地扶贫搬迁中,谷丰工区的郑声明因家中有一个残疾智障的兄弟,家中负担大且搬迁后生活不习惯,一直反对搬迁。得知情况后,张茂雄亲自到他家中宣传扶贫政策,帮助他分析致贫原因,鼓励郑声明不要怕穷,要通过党的好政策,切实“站起来”、“富起来”。郑声明听后很是感动,思想上有了很大触动,很快签订了搬迁协议书。据统计,截至目前,该场有68户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住上了安全有保障的新房。
他有一个独生女,在初一时,上体育课期间不小心歪了脚,不能自己上学。为了不影响女儿的功课,他每天用自行车接送女儿,亲自背女儿上下楼。高二时,女儿因数学偏科,导致综合成绩靠后,出现了厌学情绪。得知情况后,他没有责怪女儿,鼓励女儿不要灰心丧气,叮嘱女儿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正视问题,敢于去克服、战胜困难和险阻。于是,他每天在下班后,坚持陪同女儿补习功课,在他的教导下,女儿变得更加勤奋、乐观。在2009年高考中,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北郧阳医学院。他时常教育女儿学习要踏踏实实、生活要简朴、做人要诚实、对长辈要尊敬、对父母要孝顺,以言传身教的方式教育女儿为人处世的道理。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近年来,他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党务工作者、工作标兵”等荣誉称号。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