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秋分,凉意渐起,这份健康提醒请收好!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记者 罗毅
“故园应露白,凉夜又秋分。”《2021年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9月23日3时21分将迎来秋分节气。此时节的到来,预示着我国大部分地区将进入凉爽的秋季。对于十堰来说,目前最高气温还在30℃左右徘徊,但昼夜的温差越来越大,秋意渐浓。
气候特征:昼短夜长,秋意渐浓
秋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每年公历的9月22日、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为秋分节气的开始。秋分和春分一样,都是古人最早确立的节气之一。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不但等分了昼夜,而且平分了春、秋二季,因此命名为春分和秋分。按《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意思有两个:一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划分四季,秋分日居于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二是此时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秋分日,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此日后,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
我国古人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雷始收声”的含义是,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因此,雷声不但是暑气的终结,也是秋寒的开始;“蛰虫坯户”指的是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水始涸”指的是由于天气干燥,水汽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秋分节气的到来,标志着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正式进入凉爽的秋季,昼短夜长、凉意日浓,特别是夜晚,一夜凉过一夜,再加上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会产生一次次的降水过程,气温也随之下降,正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寒”。
在我国,不少地区有“秋分祭月”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十堰天气:昼夜温差拉大,凉意明显
秋分时节,天气悄然发生着转变。按气候学上的标准,秋分时节,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以下,为物候上的秋天了。此时,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团,已经具有一定的势力。全国绝大部分地区雨季已经结束,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按农历来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从秋分这一天起,气候主要呈现三大特点: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昼短夜长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白天逐渐变短,黑夜变长(直至冬至日达到黑夜最长,白天最短);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幅度将高于10℃以上;气温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渐步入深秋季节。南半球的情况则正好相反。
从十堰近期的天气情况来看,进入9月中旬后,我市维持着晴好的天气,午后最高气温迅速走高,在30℃以上。不过,早晚的气温越来越低,在20℃左右徘徊。因此,昼夜的温差开始加大,超过了10℃,早晚显得越来越凉了。根据气象资料分析,未来两天,我市仍以多云天气为主,偶有阵雨来扰。之后,我市将迎来一次降水天气过程。总体来说,虽然离真正进入深秋还有段时日,但昼夜的温差已经拉大,凉意越来越明显。
养生技巧:秋分时节多吃白色食物
进入秋分时节,大地秋色显现,色彩斑斓,美不胜收。但同时,“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感受将越来越明显。随着秋分后昼渐短夜渐长,身体的阴气会慢慢胜过阳气,因此,在养生上,不仅要外防风寒,还要内养脾胃,多吃白色食物。
秋分时节,人体阳气由夏季的向外宣发转为向内收敛,此时,人们在饮食起居上要注重平补,平衡身体阴阳变化、平补气津。其中,喝水是对抗秋燥最简单的方式,另外,一些养阴生津的食物,如芝麻、核桃、板栗等都很适合秋分时节食用,味甘性平、益气生津的当季食材秋木耳、银耳更是不容错过的美味。同时,秋分时节寒湿较重,饮食上要选择温和的食物保护脾胃。秋分时节,大家都会觉得燥。但需要注意的是,秋分的“燥”是凉燥,可用清润、温润的食物进行化解,糯米、白萝卜、百合、银耳等白色果蔬通常都有这种功效。
秋分后,昼夜温差较大,人体易感风寒,在这个时节,要格外保护好身体的三个部位。头作为人体“诸阳之会”,是全身阳气最旺盛的部位之一。受寒,体内阳气就会散失,容易引起头痛等病症。特别是患有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更要提高警惕,外出时最好戴上帽子,洗头时水温也要比平时稍高一点。此外,脾胃虚弱、怕冷、易腹泻的老年人,要格外注意肚脐和脚部的保暖,日常可采取“肚脐热敷”的方法来驱寒助阳,用睡前泡脚的习惯来驱寒温暖全身。
关于秋分的诗词
中秋对月
唐·李频
秋分一夜停,阴魄最晶荧。
好是生沧海,徐看历杳冥。
层空疑洗色,万怪想潜形。
他夕无相类,晨鸡不可听。
夜喜贺兰三见访
唐·贾岛
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
泉聒栖松鹤,风除翳月云。
踏苔行引兴,枕石卧论文。
即此寻常静,来多秖是君。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分后顿凄冷有感
宋·陆游
今年秋气早,木落不待黄。
蟋蟀当在宇,遽已近我床。
况我老当逝,且复小彷徉。
岂无一樽酒,亦有书在傍。
饮酒读古书,慨然想黄唐。
耄矣狂未除,谁能药膏肓。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