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冰冰,19岁毕业于竹溪一中,高考成绩582分(历史方向)已被湖北大学教育学专业录取。这个暑假,她每天打两份工忙到深夜手臂带着烫伤仍微笑坚持只为攒学费。家境虽难,她却从未放弃求学梦。行李箱里那支用到只剩3厘米的铅笔见证着她在困境中向阳而生的每一步,这个在生活磨砺中不曾低头的女孩正用拼搏向着“当老师”的梦想靠近成为身边最动人的青春榜样。
每天打两份工一直忙到晚上12点
清晨6点,薄雾未散。19岁的梁冰冰便起床,对着镜子扎好马尾,镜中映出一张黝黑却精神的脸庞。“今天上午要给一名学生补课,下午还要去串串店打工。”她轻声盘算着,将水壶灌满——这是她一天的水量。
8月1日下午3点,记者跟随梁冰冰来到竹溪县城一家串串店,这是她打工的地方。梁冰冰系上围裙,熟练地挪开挤在一起的冰柜和桌椅。
△暑假期间,梁冰冰每天下午在一家串串店打工
梁冰冰麻利地开始备菜、裹粉、炸串,双手在冰水和滚油间快速切换。她的手臂上,新旧烫伤疤痕交错,最新的一道有鹌鹑蛋那么大,还泛着红。“昨天油温太高,不小心烫伤了。”她不好意思地缩了缩手,脸上仍挂着微笑,“没事,涂点牙膏就好。”
下午5点,一切准备就绪,梁冰冰匆匆扒了几口饭。“店里每天管一顿饭,省了不少钱。”梁冰冰说,下午6点到晚上12点是店里最忙的时候,老板怀孕了,店里只有她一名员工,就想着多干点活。
直到晚上12点,顾客都已离去,梁冰冰收拾妥当,才回到借宿的亲戚家。这样的日子已持续两个月:早上8点到12点做家教,下午3点到午夜在串串店,她每天的睡眠不足6小时。
“最想家的时候是深夜下班后。”望着窗外,梁冰冰轻声说,“但怕回家耽误干活,就借宿在县城亲戚家。”
母亲患病无钱医治她曾想退学去打工
8月2日,梁冰冰难得的休息日。记者跟随她回到位于竹溪县汇湾镇柳丰村的家。推开斑驳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水泥地上摆放的旧风扇——这是家里最值钱的电器。正午酷热,父亲正用湿毛巾给儿子擦身体,母亲在菜地里摘菜。
“冰冰回来啦?”母亲惊喜地转身。记者注意到,这个一层平房被隔成三间:梁冰冰的父母和弟弟挤一间,梁冰冰的“卧室”是用布帘隔出的两平方米空间,墙上贴满奖状。
后院传来猪叫声。“养了两头猪,年底能卖点钱。”父亲扶着腰介绍。菜园里,茄子、辣椒长势喜人。“都是她妈种的,能省不少菜钱。”提及女儿,这个被生活压弯脊梁的汉子突然哽咽,“娃从初三暑假就自己挣学费,我们对不起她……”
△回到家的梁冰冰主动分担家务活,忙着喂猪、喂鸡
17岁的弟弟因先天性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母亲常年守在他身边。父亲早年做钢筋工,积劳成疾,如今连弯腰都疼得冷汗直冒,只能在家种菜、打零工。
梁冰冰上高一时,母亲突患重病需紧急住院。家里仅有的1500元,是梁冰冰攒了一个暑假的高中学费。病床前,看着母亲蜡黄的脸和弟弟懵懂的眼神,她攥紧了手中的退学申请书。
“妈,我不念书了,我去打工。”她声音很轻,却像刀子一样割在母亲心上。母亲挣扎着坐起来,眼泪直往下掉。
就在她准备办理退学手续的前一天,班主任胡开金老师来了。低矮的平房,斑驳的墙,桌上摆满的药瓶……看着眼前的一切,胡老师沉默了很久,临走时说:“学费的事,学校想办法。”
3天后,校领导通知她,学校决定减免她的部分学费,并帮她申请了“励志奖学金”。
高考582分终于圆了大学梦
今年6月25日高考放榜,梁冰冰接到胡老师发来的信息:“582分!冰冰,你能上一所好大学。”她愣了几秒,突然蹲在角落里捂脸痛哭。
这个成绩对她来说,是惊喜,也带着一丝遗憾。她一直梦想成为师范生,站在讲台上点亮更多孩子的未来。虽然与心仪的师范院校失之交臂,但湖北大学教育学专业的录取通知书,为她打开另一扇通往梦想的门——同样能帮助渴望读书的孩子。
现在,梁冰冰更忙了,上午做家教、下午抽时间去图书馆复习英语、晚上继续在串串店打工挣学费让父母少操点心。她的行李箱里除了洗得发白的校服,还珍藏着一支用到只剩3厘米的铅笔。“要带着它上大学提醒自己不忘来路。”
记者手记
两天的采访中,我目睹了这个女孩如何在40℃高温里往返奔波,在滚油烫伤的刺痛中微笑以对,如何在艰难的生活中坚强成长。最难忘的,是她每次谈起大学生活时眼里的光,和说到“要当老师”时脸上的向往。梁冰冰用她的每一步,诠释着什么叫“握紧双拳,就能攥住自己的未来”。
如果您愿意向梁冰冰伸出援助之手,可与本文采访记者联系18772843953(微信同号),也可直接联系梁冰冰13636192371。
( 责任编辑:邵博汉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