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新闻网讯(通讯员毛远意)夏季来临,中峰镇中心小学针对辖区内沟多河多的情况,筑牢以家校为“点”、以路途为“线”的防溺水工作“防护墙”。
开通“热线电话”,实现了“点”与“点”之间的信息对接。家庭和学校是学生上放学的起点和终点,也是班主任和家长信息渠道的对接点。学校通过《致家长一封信》开通家校防溺水“热线电话”,根据家校防溺水工作职责,一旦发现学生(孩子)没有按时到校或回家,班主任和家长均及时主动与对方联系,以时间点保证家庭与学校的联系,筑起了防溺水工作的“无线防护墙”。
坚持路队制度,实现了“点”与“点”之间的“路线”管理。该校地处集镇,学生虽只有551名,但教育服务面却涵盖青草坪、庙耳沟、双河口、樟扒沟、松树沟等6个村。学校按照学生往返的主要去向设置了10个路队,每个路队分别设有两名教师和两名学生干部(组长)。路队教师重点负责对路队的教育、管理和特殊情况下学生的护送,组长负责全程监督上放学路线中学生的路队纪律,发现问题及时向路队教师反馈,筑起了防溺水工作的“人工防护墙”。
注重安全警示,实现了“点、线”中“文字”和“语言”的双重提醒。一是“文字”警示。班级有防溺水宣传单,家庭有防溺水安全责任书,辖区内河塘库堰的醒目位置有防溺水警示牌,警示学生自觉远离危险水域。一是“语言”提醒。每次在校站路队时,值日教师都要对防溺水工作进行不厌其烦的话语提醒,班级通过班会和生命安全课常规性的进行“语言”提示,督促学生做话语的听众,行动的主人,筑起了防溺水工作的“警示防护墙”。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