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镇 > 桃源乡 > 正文

桃源乡古盐道见证“挑盐人”的艰辛

时间:2016-10-16 09:12:27      字体:  打印  播放

从桃源乡羊角洞至桃园村界岭的崇山峻岭中,有一条人尽皆知的古盐道,它全长260千米,一直延伸到巫溪县境内。有些路段,至今依稀可辨,盐道两旁植被茂密,峡幽谷深,清冽的河水从乱石间奔流而来。峡风习习,清凉袭人,宽阔平整的水泥路紧依着绝壁逶迤前行。盐道山高路险,人口稀少,当年盗匪横生,被商旅视为险途。


 

盐道上有的地名叫“一线天”、“鬼见愁”、“夜嚎溪”,可见其路之险难、行之艰辛。房县、竹溪都以此路为主要盐道。盐道路上有与剑阁栈道媲美的古栈道。古栈道就是在大山中,遇河水或峭壁时,凿山体架石或木,下以柱撑,上盖木板而构成的通道。

当年开凿古栈道十分艰难。古栈道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标准道。就是在离河床不太高的悬崖峭壁上凿出横洞,穿以横木为梁,并在相应的河底岩石或巨石上凿出竖洞,插以竖木作为横梁中一端的支撑,然后在横梁上铺木板成道。二是斜柱道。当栈道离水面较高、不能在河床上柱时,则在路下的悬崖上凿孔,立斜柱支撑横梁。三是无柱道。下面无法用立柱或斜柱支撑,就只有横梁为道。有些横梁是木质的,有些是石质的,因地势和材料而定。为了安全起见,有的栈道一侧装有栏杆,有的加盖顶棚,看上去十分美观。这里形成了达数千公里的古栈道网,为古代这一地区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

建国前至解放后1978年,桃源人民吃盐主要来源于重庆巫溪县的井盐。盐运输主要靠人力肩挑背驮,故称“盐大路”。历史上,竹溪县共有三条盐大路,也有“两横三纵”之称。从桃源经过的叫一纵中路:大宁盐厂——白鹿溪——桃源——丰溪——泉溪——鄂坪——龙王垭——竹溪县城。此外,还有两条支路经过桃源,一为官渡盐大路,由县东经水坪至郭家洲抵竹山官渡河,上至浦溪沟,入马门子至厚河,至桃源翻界岭,抵四川大宁盐厂,单程260公里;二为老阴顶盐大路,行程路线:自县城至泉溪,转东南过喝风垭,经小桂大桂龙滩南进葛洞口,越王家山至东甘沟子,翻老阴顶过肖家山,穿过母猪峡抵大宁盐厂,单程260公里。

从桃源往神农架方向的盐道上,山路陡峭难行,时有野兽出没,瘟疫流行,土匪棒老二为害,更有数不清的官家关卡、青楼赌房盘剥。有个地方因先后九名盐客惨遭土匪杀害而被称为“九条命”。公祖河边一个叫“阴阳牵”的峡谷口,就是过去盐客常遭抢劫的地方。许多人或惨遭抢劫,命归黄泉;或劳累过度,客死他乡。能活着从大宁盐厂背回2-3坨盐(每坨60斤)的男人,那才是有力气、有勇气的真男人。背盐人说起当年背盐的往事,充满了沧桑与自豪。

盐大路是艰辛之旅、风情之旅,更是信息之旅、文化之旅。盐客们用坚实的脚板踏出的盐大路,不仅是一条贩盐的通道,更是一条人们繁衍生息的通道。古往今来,它北连陕西关中平原,西通巴蜀盆地,东接荆楚大地。抗日战争时期,从郧阳至大宁的“郧宁线”更是抗战的生命线。各种信息从这里传播,各种风俗在这里交汇传衍,千年古盐道就是这样在这山重水复的秦巴山间传承着文明,孕育着丰富多彩的秦巴文化。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