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门前污水横流,夏天蚊蝇嗡嗡,臭气熏得人皱眉,连窗户都不敢开!”村民老李站在自家整洁的院坝边,指着新修的污水收集沟渠感慨,“现在好了,沟渠清清爽爽,臭味没了,心里也敞亮了!”这声朴实的赞叹,是竹溪县泉溪镇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真实写照,也是该镇创新“三分离”(雨水进沟引流灌溉、污水进池引流进厂、粪污进池分离还田)模式根治污水顽疾、重塑乡村宜居图景的生动回响。
问计于民,群众“出力”聚智攻坚。污水治理,方案从何而来?泉溪镇将答案写在千家万户的门槛上。从最初收集意见到最终确定治污水方案,先后三次全覆盖走访治理污水群众百余户,深入群众家中问计求策——管网如何铺设?厕所怎样改造?对沟渠建设有何意见?民声民意汇聚成金点子,最终凝结成技术过关、群众认可的科学治理方案。方案落地时,更有11位居民工匠主动请缨,自发组成砖工队、管道铺设队、沟渠开挖队等深入参与治污建设。他们不图报酬,以“流水作业、多队并进”的实干激情投入战斗,硬是将工期缩短了15天,节约预算6万余元。群众的智慧与双手,成为撬动治理困局的第一杠杆。
问需于民,群众“出资”共建家园。该镇精准把脉群众关切与承受能力,开出“政府补一点、群众出一点”的良方:公厕翻新达标补2000元,拆旧建新补5000元。政策暖心,更激发了主人翁意识。走访中,干部将污水治理的长远效益细细道来,乡亲们纷纷响应,50余户村民慷慨解囊,无偿捐出砖石30余吨、木料20余方。砖瓦木石,垒砌的不仅是设施,更是村民对美好家园的深切期许与坚实托付。
问效于民,清流“映照”幸福答卷。在干群勠力同心下,该镇污水治理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57户旱厕变水厕,12户畜禽栏舍焕然一新,300米污水收集沟(管)蜿蜒村舍,13处庭院重现雅致,拆除私搭乱建40处,新建3处生态停车场,铺设主管网6000余米。更为关键的是,户均投入预算控制在3500元以内,真正实现了花小钱办大事、办实事暖民心。
如今穿行泉溪,昔日污水踪迹难觅,刺鼻异味随风消散,群众的抱怨化为由衷赞叹。这场由“户”及“院”、由“院”成“片”的污水治理实践,体现了小治理、大民生,更绘就了村净、景美、人和的动人画卷。(杨洁)
( 责任编辑:邵博汉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