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镇 > 县河镇 > 正文

县河镇做好产业发展“加减”法

时间:2014-09-09 11:30:19      字体:  打印  播放
为加快转型发展,近年来,县河镇立足生态调结构,着眼长远上项目,努力做好产业发展“加减”法。
加法,集聚产业发展正能量。一是扩大产业基地规模。重点建成了以马鹿山一带为中心的“万亩核桃产业带”,栽种核桃近2万亩;巩固原有茶叶基地,在翟家坝核心片区新建优质茶园示范片500亩,使茶叶基地规模达到2.4万亩;在县河村建设大棚设施蔬菜基地200亩;在黄沙河村新建中药材基地200亩;在六合村新建猕猴桃基地50亩。二是发展林下经济。充分利用红丰、先裕、中心寨、六合等村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培植养殖大户,带动村民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在林下栽培食用菌、药材,养鸡等家禽,养殖牛、羊等高山草食动物,种植草莓等经济作物。目前,已重点培植种养大户6户,建成规模养殖场2个,种植药材100余亩,养牛近500头,养羊1100余头,养鸡1000余只。三是发展第三产业。以县河村翟家坝片区建设、大路沟村美丽乡村建设和集镇扩容为依托,努力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良好环境。对镇域内旅游资源进行挖掘规划,大力开展金鱼岛、锣鼓洞战斗遗址、翟家坝生态观光园、富溪黄家祠堂遗址等各具特色的旅游景点策划宣传,打造野外垂钓、休闲体验、农耕文化、红色战斗遗址等旅游景点。实行激励政策,优化创业环境,积极引导、帮扶集镇居民发展乡村农家乐餐饮服务业。努力形成旅游业带动发展服务业,服务业推动做优旅游业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目前,已初步建成了“石磨记忆、水车棕韵、福院老家、红色印记、滨河清风”等十个景点,发展农家乐4家。四是大力打造生态茶叶品牌。充分发挥生态茶叶资源优势,加强茶叶生产监管,实行源头控制,全力巩固有机茶、无公害茶建设和认证成果。加大低产茶园改造和良种化的步伐,做到茶叶生产良种化、规模化和生态化。完善“古庸贡”茶叶标准和生产加工技术规范,实行茶叶标准化生产。形成“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格局,实现规模化经营,做强做优生态茶叶产业。生产的“古庸贡”茶于2012年获得湖北省名牌产品称号。
减法,改善产业发展不利因素。一是减少生态破坏。以教育与管理双管齐下的方式,转变干部群众“先发展、再治理,重经济效益、轻生态效益”的错误认识,不断增强他们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责任,坚持生态至上的理念,在项目建设、生产生活中,不乱砍一棵树、不乱拆一间房、不乱挖一方土,禁止一切破坏生态的行为。推进循环农业,倡导农民无害化、清洁生产,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实施改水改厕、污水处理、环境整治项目,净化环境,减少污染。二是破解融资瓶颈。发挥政府投入的导向作用,用足用活国家关于财政贴息、投资补助等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生态农业,逐步形成以政府投资为导向,以农民与业主投入为主体,信贷投入为补充的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的生态农业发展投入新机制。拓宽融资渠道,保证生态农业产业投入的持续增长。三是关停河道采砂、石矿开采企业。近年来,该镇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采取多种措施,先后关停了县河流域多家河道采砂企业和锣鼓洞山上的石灰石矿开采企业。有效地保护了红色教育基地、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减少了安全隐患,修复了生态,维护了社会稳定,为生态农业产业发展奠定基础。(余志雁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