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县蒋家堰镇黑龙洞村退休干部李军事迹

时间:2021-08-24 17:38:04      字体:  打印  播放

简介:

李军,女,中共党员,本科学历,1955年11月出生,1973年参加工作,199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至1996年从事教育工作。1997年至2010年历任张湾区车城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党政办主任、机关党支部书记,2010年退休,2016年2月以流动党员身份回到家乡黑龙洞村。

李军带领孩子们在悦读社读书1

核心事迹:

遵循家教 慈孝为怀

李军,祖籍陕西岚皋,在她九岁的时候,父亲因故去世。迫于生活,母亲带着李军兄妹五人,辗转逃难至蒋家堰镇大东沟村,寄居在村支书陈茂余家,后落户当地,在当年的黑龙水库建设中,举家搬迁到本镇黑龙洞村定居。

李军的母亲知书达理、勤劳善良,丈夫去世后,她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在黑龙洞村,她白天领着村里的妇女一起做缝纫,晚上教孩子识文断字,并遵照“信德守义”的家风传承,用《三字经》、《弟子规》等引导儿女做人处世。在母亲的教育下,李军兄妹从小好学上进、明礼诚信,个个奋发图强,长大后各有成就,其中李军的大弟弟李超是海南省人大代表,小弟弟李余硕土研究生毕业于上海,现为武汉市商界人士。受母亲的影响,儿女们“崇文尚学”,不论年龄大小、文化高低,都喜欢研读国学。作为长女的李军,因家庭条件限制,只上到小学五年级,便辍学在家。但在兄弟姐妹们的带动下,李军从《论语》、《孟子》等国学精粹中吸取了丰富的知识,在母亲的教导下,更学会了做人做事的道理。退休前,她先后从事过民办教师、中学语文老师和县教育局教研干事,后来通过考试成为十堰市张湾区车城路街道办的一名干部。

李军带领孩子们在悦读社读书2

铭记家训 感恩为本

都说“树高千丈总有根”,黑龙洞村,是李军一生解不开的情结。在她幼小的记忆中,是黑龙洞村的山水养育了自己,更是黑龙洞村乡亲的关爱与帮助,才有了全家后来的幸福生活。2010年,李军从机关退休,原本可以留在市区安享晚年生活,但她选择回到家乡蒋家堰镇黑龙洞村,那里山好水好,还有她难分难舍的父老乡亲。

黑龙洞村,地处蒋家堰镇最西边,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很多村民还挣扎在贫困线上。当李军回到黑龙洞村,看到村里多年未曾改变,村民生活贫穷而困苦,心情十分沉重。她想,古人有“一饭千金、知恩图报”之说,如今自己衣食无忧,作为吃黑龙洞村水长大的她,理应为黑龙洞村脱贫出一份力。而作为一名老党员,李军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认领”村里的两名贫困户。村民孟召君,不仅是个哑巴,还患有智力障碍,妻子常年有病,唯一的儿子在河南上大学,家里就剩下老两口,日子过得相当困难。李军除了每年资助孟召君儿子5000元学费,还帮助他家解决日常难题。让李军记忆犹新的,是她刚回到黑龙洞村,在村支书介绍下,与孟召君才结识不到十天,孟召君的妻子就突发脑血管疾病,先后在县中医院和市太和医院住院治疗,花费近八万元,除去报销部分,其他都是靠李军带头捐款、村民筹钱解决。另一名贫困户郭元华,没有劳动能力,却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同样得到了李军每年5000元资助和其他帮助。

黑龙洞村的旁边就是黑龙洞水库,风光旖旎,景色优美,人们纷纷慕名前来垂钓游玩。李军想到用自己的积蓄办一家“农家乐”,既可解决游客就餐,还能为村里提升人气。于是,黑龙洞村出现了有史以来第一家“农家乐”——“黑龙人家”。

和其他“农家乐”相同的是,“黑龙人家”以经营农家饭菜为特色,食材几乎全部来自本村,土鸡、腊肉、鸡蛋、竹笋、洋芋、牛羊肉,还有各种山野菜等,都是村民饲养或是上山采摘后,由李军现金购买的。和其他“农家乐”不同的是,“黑龙人家”的厨师、择洗、服务员,清一色都是村里的贫困户。村里的留守妇女王花珍,炒得一手好菜,丈夫在外打工,李军就将她请来“掌勺”,每年工资近两万元,王花珍逢人就说“这是守在家门口挣钱”。

李军带领孩子们在悦读社读书3

恪守家规 德育为先

长期以来,地处深山一隅的黑龙洞村,由于大多数青壮年外出打工,家里留下老人、妇女和儿童。农忙之余,村民没有文化活动,只能闲逛聊天打扑克,免不了扯皮闹事的现象,不仅破坏邻里和睦,更影响乡风文明。特别是孩子们放学回家后,不是在泥沙堆里翻滚打闹、就是拿着大人的手机玩游戏。

李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一番思考,李军把自己家的屋子腾出一间,又托人购回几千册以国学经典为主的儿童读物,再花钱买回一批桌椅,黑龙洞村留守儿童之家就这样诞生了。李军给这个“家庭式读书屋”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经典一百悦读社”,每天不管多忙、多累,她都会义务帮助孩子们辅导课外作业,指导孩子们读国学经典,教孩子们为人处事。

最初,李军在自己新建的房子里腾出几间,改造装修成为留守儿童学习活动的场所,用退休金购置了一批桌椅、书柜、学习用品和几千册国学经典类的儿童读物,创建了第一个“家庭式读书屋”。得知这一消息,李军的兄弟姐妹纷纷响应支持,出钱出物出力,支持李军的爱心事业。弟弟李余特意从北京购来《孝悌三百千》《大学》《中庸》《论语》儿童版图书,作为国学经典教材。兄妹们还商议,成立一个“国学奖励基金会”,注册专门的银行账户,每人每年注入不同金额的资金,总额度维持在两万元以上,主要用于奖励黑龙洞村热爱国学的青少年和儿童。受家人委托,李军负责掌管国学奖励基金。在李军的兄妹中,至今还保留着人人诵读四书五经的习惯。为了方便学习交流,他们建立了一个家族微信群,不管身处何地,每周都要在群里汇报各自的学习进度和心得体会,并邀请武汉的两名老师利用网络远程指导学习。

李军带领孩子们在悦读社读书4

2017年,在蒋家堰镇政府和团县委的帮助下,书社从李军的家中搬进了村委会,400平方米的房屋及场地供孩子们无偿永久性使用。团湖北省委、团竹溪县委先后为书社捐赠5万元现金,为其增加了音响、电脑、电子屏幕、空调等硬件设施。武汉市外国语学校联合5所大学的13名教授前来支教并捐赠物资。

小山村里的这座神奇书社,开始吸引社会各界的目光。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李军在蒋家堰镇关垭子村、黄石头村,中锋镇同庆沟村,水坪镇向家汇村,龙坝镇瓦楼沟村五个村新成立了五个经典悦读社。相关职能部门及一大批社会爱心人士、志愿者为五个村经典悦读社捐助了桌椅设备、书刊、学习用品、体育器材等,并积极参与到关心关爱留守儿童这项公益活动中,为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创造了良好环境。参照“经典100悦读社”的模式和做法,由县财政出资聘请乡村退休教师、村委会年轻干部等,做儿童之家的专属志愿者,李军负责组织这些教师辅导当地儿童学习国学经典。

近年来,李军兄妹的爱心与善举,先后让200余名留守儿童得到关爱,1000余名学生接受教育,“经典100悦读社”由一个村发展到四个乡镇七个点。悦读社的孩子从当初的留守儿童扩大到本村6一12岁的所有学龄儿童,免费提供教材、书本,免费教授诵读,每个周未上午、下午各诵读2小时,每月一次阅览总结,每年举行一次朗读、背诵比赛和诵读表演。熟练背诵《论语》的奖励1000元;熟练背诵《大学》的奖励500元;熟练背诵古诗75首的奖励300元; 5本书全部背诵的,为其提供义务教育阶段和大学全部费用。李军老师的目标是让孩子们五年内完成《三字经》《唐诗300首》《论语》《中庸》《大学》各一百遍的诵读。

李军带领孩子们在悦读社读书5

传承家风 助人为乐

黑龙洞村留守儿童有了课外活动去处后,李军又开始解决大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她决定组建一只群众舞蹈队,引导村民参与文艺活动。经过张罗,由黑龙洞村文艺爱好者组成的群众文艺宣传队成立了,每天吃过晚饭,李军就来到村里的小广场,领着男女老少一起跳广场舞,既陶冶了村民的情操,又增强了村民的身体素质。为了提高黑龙洞村群众文艺宣传队的艺术水平,李军凭私人关系,从城里请来了春常在艺术团和西关街老年协会的老师,教大家唱歌跳舞演戏。每逢到了元旦、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黑龙洞村群众文艺宣传队在李军的带领下,走村窜户为村民表演节目,送去欢乐,不仅活跃了乡亲们的业余生活,也增进了友谊、培育了文明新风尚。

已是花甲之年的李军,用“慈乌反哺”的热诚,为黑龙洞村的乡亲开创一种崭新生活,用“老牛舐犊”的情愫,为黑龙洞村的孩子撑起一片湛蓝天空,宛如黑龙洞村山边那落日下的余辉,温暖中透着光芒……

李军为留守儿童发奖品

获得荣誉:

2017年5月,李军入选“2017年度湖北十大新乡贤”,并入选2017年全国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2017年度十堰“十大好人”,2016—2018年感动十堰人物提名奖;2018年李军创办的“经典100”悦读社被授予湖北三十佳乡村书屋;2019年“五一”前夕,李军到武汉参加 “2019年湖北省全民阅读月启动仪式”,捧回全国“书香之家”匾牌。十堰市委书记张维国专程为李军赠送“寸草余晖洒故里”书法作品,对她反哺家乡、关爱儿童的先进典型事迹给予高度赞誉。2019年11月8日,李军被国家文旅部评为全国乡村文化及旅游能人。目前,李军已被推选为2020年1月“中国好人榜”候选人。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