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医:借助“第三只眼”,为冠心病患者精准诊断

时间:2019-09-23 10:12:30      字体:  打印  播放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记者 韩玉砚 特约记者 周玉池 报道:在十堰市人民医院心脏病中心Ⅲ病区,被称为“第三只眼”的血管内超声检查(IVUs),既能检查冠心病患者心脏血管的情况,又能准确指导支架植入,为患者精准诊断、治疗。

一名70多岁的女性患者近半年来反复胸闷胸痛,今年8月做冠脉造影检查,显示冠脉前降支近段直径狭窄程度目测为60%左右,尚未达到放置支架的要求。近日,受病痛持续折磨,她来到十堰人医心脏病中心Ⅲ病区求诊。

心脏病中心Ⅲ病区副主任谭利国教授带领科室团队经过反复研究、讨论,最终敲定诊治方案,为患者进行血管内超声检查。“之所以选择血管内超声检查,是因为冠脉造影只能粗略估计血管直径狭窄程度,看不到病人血管壁的情况和斑块情况,而血管内超声可以准确测定血管面积的狭窄程度,估计管腔大小,并看到斑块性质,对鉴别斑块是否稳定意义非常大。”谭利国说。

谭利国介绍,血管内超声还可以为支架直径、长度的选择提供精确参考,可以判断支架是否贴壁良好和扩张完全,对于指导支架植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随后的检查过程中,专家团队通过像头发丝一样的超声探头,发现患者的冠脉是不规则狭窄,堵塞面积达79%,有效管腔面积仅2.5平方毫米,只有正常人的三分之一左右,且血管壁上的斑块非常不稳定,随时可能破裂,引起大面积心肌梗死。

专家团队果断在患者的病变部位植入支架。术后,患者的血流马上恢复正常,胸闷胸痛也没有再发作。

据了解,血管内超声是利用导管将一高频微型超声探头导入血管腔内进行探测,再经电子成像系统来显示心血管组织结构和几何形态的微细解剖信息。由于超声探头直接置于血管腔内探测,不仅可准确测量管腔及粥样斑块或纤维斑块的大小,更重要的是它可提供粥样斑块的大体组织信息,在显示因介入治疗所致的复杂的病变形态时明显优于传统的冠脉造影。

谭利国介绍,血管内超声检查采用的是微创方法,约五六分钟就可以完成,患者既不需要开刀,也不需要全身麻醉,安全无痛苦。检查时如果发现问题,还可以同步放入支架,整个过程不超过半小时。

据悉,血管内超声检查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最好技术,对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有很高的指导价值。几年前,市人民医院心脏病中心Ⅲ病区率先在我市引进该技术,极大提高了秦巴山片区冠脉诊断、治疗水平,为患者带来了福音。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