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晨练不宜早 专家:上午10时左右锻炼较适宜
专家建议冬季晨练最好在上午10时左右。(资料图片)
一位62岁的大爷晨练时突发脑溢血,送到医院经抢救无效去世。前不久发生在车城路某小区的这件事,成为附近居民连日议论的焦点。那么,冬季锻炼究竟该注意些什么?记者昨日采访了医学专家和健身教练。
■记者 张贞林
六旬老人晨练时猝死
7日,车城路某小区一位居民告诉记者,该小区一位62岁的大爷上月29日凌晨5时外出锻炼时,突然昏倒在路边。附近环卫工发现后,将他送到医院,被诊断为突发性脑溢血,后经抢救无效去世。“平时看着身体挺好,怎么说没就没了?”这位大爷的去世让很多邻居难以接受。
这件事发生后,附近好多有晨练习惯的人都停止了晨练。
病人咋晨练
听听医生的说法
针对不同体质、不同病种的人,冬季究竟该怎么锻炼、注意些什么?
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王世凤说,冬季天不亮就外出晨练是错误的,锻炼应在太阳升起后,每日10时左右。锻炼时一定要注意保暖。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市民不能剧烈运动,身体只要微微出汗即可。雪天、雾天要减少外出锻炼。
太和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党书毅表示,冬季是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高发期,建议中老年人在病情稳定的前提下,将运动时间安排在每日17时到19时之间。运动方式可选择慢跑、快走、打太极拳等舒缓活动。不主张快跑、打球、举重等激烈运动,活动量以身体感觉适宜、幅度小、耐受为主。天气特别寒冷时,建议老年人不要过度活动,更不建议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的中老年患者冬泳。
太和医院骨科主任医师赵猛提醒患有骨关节炎的人群最好不打太极拳,因为半蹲的姿势会对腿部造成更大压力。
普通人咋健身
体育教练告诉你
普通人冬天如何锻炼?郧阳师专体育系主任肖嵘的建议是:外出锻炼时一定要先做热身运动,以小跑为宜;其次要注意保暖,身体发热后可将外衣脱去,但中间休息时一定要将衣服穿上,否则毛细血管不停收缩扩张,对心脑血管不利。
肖嵘还建议一些不方便出门的老年人在家里进行缓和的肢体运动,包括上肢、头部、躯干、下肢运动等,还可以利用家里的椅子、床等缓慢地进行蹲起、扭腰、抬腿等运动。
肖嵘建议,冬季最好选择慢跑、徒步、骑自行车、高温瑜珈、泡温泉等运动。要适当减少登山、球类运动,以防止运动量过大使免疫力降低,诱发感冒、肺炎等疾病。
□链接
慢跑
慢跑能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心功能,改善脑部血液供应和脑细胞的氧供应,减轻脑动脉硬化。跑步还能有效刺激代谢,增加能量消耗,有助于减肥健美。对于老年人来说,跑步能大大减少由于不运动引起的肌肉萎缩及肥胖症,减少心肺功能衰老的现象,能降低胆固醇,减少动脉硬化,有助于延年益寿。科学家研究发现,坚持慢跑者得癌症的几率较低。
徒步
散步式可缓解压力。每次2公里左右,散步频率每分钟50—70步,每周3—5次,步态放松。散步时头、肩、臀部、膝盖和脚成一条直线。散步不但能消除肩膀和背部的紧张,而且能消除腰腹肌、臀肌、脚部肌肉的紧张。此外,它还能增加使人睡得香甜的镇静激素的数量。
阔步式可强健骨骼和肌肉。每次2—3公里,每分钟不少于100步,每周4—5次,要加大步幅。益处是抗衰老,增强并保持骨骼健康和肌肉强健。
竞走式可控制体重。每次不少于3公里,每分钟不少于100步。要使出全身的劲,每一步由10个脚趾发力,加大摆臀,使人有一种向上的感觉,每周不少于4—5次。竞走还可减少罹患高血压、糖尿病、胆囊炎、心脏病的可能。
快步式可促进心脏健康。每次2—3公里;每分钟120步左右,每周3—4次。有助于改善心血管系统(包括心脏、肺、动脉和静脉),从而使每次呼吸都能吸进更多氧气。
骑自行车
骑自行车不仅使下肢髋、膝、踝3对关节和26对肌肉受益,还可使颈、背、臂、腹、腰、腹股沟、臀部等处的肌肉、关节和韧带得到相应的锻炼。骑自行车是周期性有氧运动,使锻炼者消耗较多热量,可收到显著的减肥效果。
泡温泉
泡温泉能够放松全身肌肉、关节,消除疲劳,还可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人体新陈代谢。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在按医嘱服药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泡温泉,但一次最好不超过20分钟。皮肤病患者不宜泡温泉。对于患湿疹、异位性皮肤炎等病的人来说,泡在热水中过久易导致症状加重。
高温瑜珈
高温瑜珈一般是在38℃至42℃左右高温的练习房里进行,对长期失眠、偏头痛、腰背疼、颈椎病、肠胃疾病有治疗作用。同时,高温瑜珈也可以减少面部皱纹,使人感觉年轻,增强免疫及抵抗力,改善视力和听力,平衡心智、情绪,使直觉更敏锐。但是,练习高温瑜珈身体消耗较大,因此,每周不宜超过两次。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