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的心脏长在胸腔左侧,她的却长在胸腔右侧,正常人的肝胆在右边肋部,她的却长在左边肋部……昨日上午,十堰市太和医院普外科4病区为一名罕见的内脏器官全部长反的病人王女士做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对于这例需要“逆向思维”才能完成的高难度手术,医生们在术前、术中可谓大费脑筋。手术进行得非常成功,目前王女士的身体状况恢复良好。据悉,“镜面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我市尚属首例。
B超检查“曝光”镜面人
家住郧西湖北口的王女士今年53岁。近日,王女士因为突发上腹部胀痛伴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于11月13日住进市太和医院普外科4病区进行治疗。
入院不久的身体检查中,彩超室和影像中心的医生检查后惊讶地发现,王女士竟然是一位罕见的“镜面人”,不仅心脏位置长反了,身体的肝脏、胃、脾、肠、胰腺等内脏器官也全部长反了!这种情况在临床上极为罕见,这位病人竟是发病率仅为百万分之一的“镜面人”。
手术需要“逆向思维”
在对王女士进行的身体检查中发现,其胆囊存有结石且胆囊壁毛糙,周围有粘连,需手术摘除。为此,住院第二天13时整,在市太和医院的手术室内,医生对王女士进行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至13时40分结束,整个过程仅为40分钟,却比常人所做的同类手术增加了1倍手术时间。
普外科4病区主任李恒教授担任本次手术的主刀医生。李恒教授介绍说,由于王女士身体器官“长反”的特异性,给手术增加了不小的难度。为确保手术“万无一失”,医生们在术前做了大量的精心准备,制订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及应急措施,“尽管术前做了万全的准备,手术时仍遇到了不小的麻烦。如正常人的腹腔镜胆囊手术的切孔放在右边,这次就要放在左边;同样,医生在手术中的操作手法也要调换,在分离胆囊管时,以前用右手操作的,现在只能用左手……”李恒教授打了个风趣的比喻,这简直就是让医生做了一次“脑筋急转弯”的难题,“做手术的思维几乎全是逆向的,医生们的手术频率不仅要放慢,还要在术中互相不断提醒,因为以前老套路行不通了!”
器官“长反”对健康没影响
昨日下午4时,记者在太和医院普外科4病区的病房见到刚从麻醉监护室转回普通病房的王女士,她看上去虽然比较虚弱,但神志清醒,可以缓慢讲话。
据悉,由李恒教授、黄东副主任医师领衔的普外4科腹腔镜微创外科团队早在1998年便在鄂西北地区率先开展腹腔镜微创外科手术,已开展各类腹腔镜微创外科手术1万余例。此次为“镜面人”采用创伤更小的腹腔镜技术,成功地将左上腹已引起周围水肿粘连的胆囊(结石)切除。术后恢复迅速的王女士,日前在家人的陪伴下康复出院。
普外科4病区 付焱(据秦楚网)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