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饮用水源保护区是为了防止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保证水源水质而划定,并要求加以特殊保护的一定范围的水域和陆域。简单来说就是为了保障人类饮用水安全而划定的保护区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8)》规定,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保护饮用水水源的实际需要,划定及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范围,以确保饮用水安全。同时《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338-2018)》要求将饮用水水源保护的设置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乡规划、水污染防治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和供水规划等,一系列政府对未来发展的前瞻性谋划和战略性安排中。可见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关系着区域乃至国家的全面发展。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类型
根据饮用水水源来源,可分为地表水水源保护区和地下水水源保护区,地表水水源保护区又可分为河流型及湖泊、水库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图片来源|网络
根据水源地环境特征和重要性,又可将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也可在二级保护区范围以外设置准保护区。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设置
无论是现行饮用水水源地,还是备用、规划中的饮用水水源地都应设置保护区。其中,地表水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应当包括一定的水域和陆域范围,而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则应包括开采井周边及相邻影响地下水饮用水源地水质的地表区域。
下表以地表水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式为例,如果想了解水源保护区划分的具体方法可以查考《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338-2018)》。
初步了解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划定的方法,如果你的身边有饮用水源地或者相应的取水口,也就能大概地判断保护区的范围和等级了。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人类活动规定
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的作用是为防止人为活动对取水口的直接污染,确保取水口水质安全。其水质要求需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规定的Ⅱ类。
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的作用是为了在上游发生污染的时候,能有效对污染进行缓冲和风险防控,为取水口安全引水提供应急响应时间。其水质要求需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规定的Ⅲ类。
基于保护区设定的目的及对水质的要求,在不同保护区内对人类活动做了相应的限制。其中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限制最为严格:(1)禁止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那些已建成的也将地方政府责令拆除或关闭;(2)禁止网箱养殖、旅游、游泳、垂钓或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则是:(1)禁止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那些已建成的也将地方政府责令拆除或关闭;(2)在按照规定采取污染防治措施的情况下,可以开展网箱养殖和旅游。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