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我们并肩作战

时间:2022-01-25 16:29:19      字体:  打印  播放

1月22日,是十堰核酸检测医疗队与天津并肩作战的第14天。这14天里,我深深感受到了天津人民的热情与友好,与所有的检测人员携手战斗的日子,在我生命里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记得接到通知时,我还在上班,用了一个小时时间交接班、收拾行李、整理物资。在赶往武当山机场的路上,狼吞虎咽的“消灭”了老婆买的爱心餐。

微信图片_20220126091541

抵达天津蓟州已是晚上10点多了。一路上,心里都在想,来到了蓟州,我就是蓟州的一员了,再苦再累,也要与这里同呼吸共命运,那一刻,满满的都是使命感与责任感。

经过简单的休息,第二天下午我们就进入了检测方舱。进入方舱在跟恩施医疗队交接班时得知,他们已经连续工作了7个小时。在由衷敬佩的同时也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第一轮大筛,我们检测5580管核酸标本。

微信图片_20220126091537

在随后的工作中,我们精诚团结,针对实际情况进行讨论,优化流程,制定适合自我的方案,不断完成感控及防护措施。队员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合作,相互提高。我们所在的团队完成了接近10000管核酸标本。所有人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同舟共“蓟”,早日回家!

我的工作搭档,是十堰市各大医院选拔的优秀的核酸检测人员,大家来自不同的医院,工作起来默契无间。每次上班,我们都要提前至少一个小时到达方舱。因为不仅仅要交接班,更重要的是因为我们要穿着严实的防护服、戴面屏等,做好三级防护才能进入检测方舱。进去前,大家都会相互检查,相互提醒,确保每个队员的安全。

微信图片_20220126091533

穿着防护服整理标本、不停地加样、弯着腰找标本,时间长了累得直喘气,弯腰得找技巧,动作不能太大,要掌握力度。因此,日常简单的操作,我们也必须小心翼翼,必须精致、精准。我们的感控专员呼延武会为每个人写上各自的单位和名字,叮嘱各个细节,确保每个队员都安全进入方舱;我们核酸提取组组长高波会跟每个组员面对面确认流程,脏活累活都往自己身上揽;我的组内搭档,竹山县人民医院的李兵,是一个标准的“老黄牛”,工作勤勤恳恳,全程没有多余的话,用他的话说:“就是不停地干。”配合默契,双方都知道对方下一步要做什么,效率显著。

7-8小时的连续工作强度,还是我们第一次经历。每个人从进入方舱都没想过出去,直到收到撤出的指令大家才闻令而动。遇紧急通知需加班,微信群像是炸开了锅一样,大家踊跃报名。这样的态度和精神,又怎能不战胜“奥密克戎”呢?

微信图片_20220126091528

每逢佳节倍思亲。来的时候被告知可能无法回家过春节,大家都觉得遗憾。到了之后才发现,这些担心是多余的。

同心协力,同舟共“蓟”。这不仅是一句口号,这是我们发自肺腑的心声,更是我们为之努力的方向。在天津的这14天,我们除了是同事,是战友,是朋友,是兄弟姐妹。我们相互配合、相互关心、相互鼓励,团结在一起,以饱满的热情迎接工作,也给了我积极向上的动力,给了我极大地鼓舞。当然,还有蓟州本地的兄弟姐妹们,各个细节都考虑的很周到,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上,都像家人一样,给了我很大的关心,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我们领队袁胜浩,从头至尾都在给我们加油打气,每次都会送我们出征去方舱,零下十几度的天气一直在外等着我们,有问题及时与当地医院及卫健委联系,检测完毕后又把我们安全送回驻地;我们技术负责人梅玉发,不仅工作能力强,也是一个诗人,时不时诗兴大发,让枯燥的工作不乏乐趣;我们团队联络员王雨飞,几乎任何事情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大到车辆的协调,小到一个指甲刀,都是忙来忙去不亦乐乎。

我们每个班次都不是固定的,有早晨、下午、晚上的,甚至还有凌晨的班次,可每次下班回到酒店都有热乎乎的饭菜和新鲜的水果着我们,更让我们体会到家的温暖。

在天津的14天,除了自身的提高,更加重要的是我收获了满满的爱和感动。在湖北省医疗队和当地医护共同努力下,看着确诊一天天减少,看见社会面全面清零,非常激动。这些并不只是医护人员的功劳,在这个城市,不同行业、不同的岗位上,都有默默坚守的人,都以不同的方式无私奉献自己的力量。

春节即将到来,万物即将复苏。我坚信,在所有人共同努力下,天津必将取得这场战“疫”的全面胜利。(张晓荣整理  吴鹏口述)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