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确诊+91!
11月30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91例(均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例(均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
内蒙古
11月30日0—24时,内蒙古自治区报告无新增疑似病例,新增本土确诊病例91例(呼伦贝尔满洲里市72例、扎赉诺尔区19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例(均为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具体情况如下:
病例详情
确诊病例1至62:均为满洲里市全员核酸检测筛查中呈阳性,经专家组会诊,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确诊病例63至79:均为满洲里市在集中隔离期间核酸检测中呈阳性,经专家组会诊,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确诊病例80至89:均为满洲里市在对重点人员核酸检测筛查中呈阳性,经专家组会诊,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确诊病例90:为满洲里市在对医院住院期间人员核酸检测筛查中呈阳性,经专家组会诊,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确诊病例91:为满洲里市在就医患者核酸检测筛查中呈阳性,经专家组会诊,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无症状感染者1、2:11月20日曾去过满洲里市,通过主动核酸检测筛查呈阳性,经复核呈阳性,经专家组会诊,诊断为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
截至11月30日24时,内蒙古自治区现有本土确诊病例132例(其中:呼伦贝尔满洲里市98例、扎赉诺尔区32例;满洲里市关联确诊病例2例,在通辽市科尔沁区),无症状感染者2例(均为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内蒙古二连浩特暂停进口原料生产加工和运输物流内蒙古二连浩特市发布公告,进一步强化口岸管控措施:自12月1日零时起,二连浩特市辖区内暂停以进口矿产品、板材、原木、纸浆、化肥、粮食、绒毛、木屑等为原料的生产加工、运输物流。
自11月20日复工复产以来,凡从事过进口货物接卸、转运、加工、包装等作业环节的从业人员,请从即日起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主动有序进行核酸检测。
这两天,一段“口罩消毒残留物是一类致癌物质,用口罩前要抖一抖”的视频在网络上广泛流传。许多自媒体转发引用,并声称“口罩致癌”。有公众由此产生担心:还能安心戴口罩吗?
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朝阳区疾控中心消毒科副主任医师朱琳。她表示,我们日常佩戴的医用外科口罩不存在环氧乙烷残留物致癌的威胁,对于正规企业生产的口罩,大家大可放心使用。
1、市面上购买到的口罩是通过什么方式消毒灭菌的?
市面上能够购买到的医用外科口罩、N95口罩大部分是通过环氧乙烷消毒蒸汽熏蒸消毒。但并不是所有口罩都通过这种方式消毒,也有一些口罩是在无菌车间使用其它方式消毒,比如在去年全国疫情形势最严峻的时候大批量口罩是通过放射线的方式进行消毒的。
2、通过环氧乙烷消毒的口罩会有致癌残留物对佩戴者健康造成伤害吗?
朱琳:口罩制作厂家会在消毒过后,待环氧乙烷挥发过后,再进行包装。口罩的包装并不是完全密闭的,环氧乙烷又是一种易挥发物质,当口罩通过多道流程到达消费者手中时,基本上不会带有造成影响的残留物质。
视频中的受检口罩样品的环氧乙烷残留量均低于国家标准,这是不会对佩戴者健康造成威胁的。
3、佩戴口罩前,是否有必要先“抖一抖口罩”来减少环氧乙烷残留造成的影响呢?
朱琳:其实是没必要的。
在医院,我们医护人员是不会这么做的。口罩从包装里拿出来是一种无菌的状态,我们不会刻意把它在空气中进行暴露。
对于普通市民,如果通过抖一抖、晾一晾的方式可以让您更安心,那一般情况下这么做也不妨碍口罩的防护效果。
4、存在“小作坊产品”环氧乙烷残留超标的情况吗?
朱琳:环氧乙烷消毒装置成本较高,因此一般情况下没有这方面的隐患。对于劣质口罩,我们更担心的是口罩的卫生情况不好,会引起健康问题。
购买口罩要选购正规企业生产的产品,小作坊产品可能存在原料、生产工艺缺陷,导致产品不合格或细菌超标。正规企业生产的口罩,消费者大可放心使用。
5、如何科学佩戴口罩,您对公众有何建议?
朱琳:如不处在与呼吸道疾病病人直接接触等高风险环境时,不建议大家佩戴医用N95口罩。
在病毒可能“出没”的地方,如医院、密闭的室内、中风险地区,戴一个医用外科口罩也够用了。
关于换口罩的频次,建议一天换一个。中间如果要摘下来,可以找一张干净的纸巾把它包起来,或悬挂起来。
最后,对于呼吸道、消化道疾病的预防,仅戴口罩都还不够,一定要注意手卫生。口罩不是万能的,勤洗手也是一道重要防线。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