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武汉全市各界通过多种形式收听收看大会实况直播。
收听收看阅兵盛况,大家心潮澎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成为共同的心声。大家纷纷表示,从伟大胜利走向伟大复兴,英雄的中国人民必将在伟大斗争中书写新的英雄史诗。
退役军人高中林与湖北省省直机关第一幼儿园孩子们共同收看阅兵直播。 通讯员张斌 钱幼民 摄
■ 如今祖国强大人民幸福“更加感受到胜利来之不易,和平弥足珍贵”
“我参加阅兵那年,刚满18岁。”3日上午,92岁的空军老兵李超民耳戴助听器,边看直播,边向长江日报记者讲述74年前他参加国庆阅兵的场景。
1950年,正在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读高二的他,响应抗美援朝爱国运动的号召,报名参加志愿军。1951年,他所在的空军第三航空学校选派学员组成空军学校方队参加1951年国庆阅兵。李超民就是受阅的空军学校方队的一员。
“那时候,我们展示的最先进的飞机是米格-15歼击机,最大航程不到2000公里。而今,我国军事实力完全脱胎换骨。”看到直播中的件件大国重器,老人感慨万千。
105岁抗战老兵邹崇芬收看阅兵时敬礼。 记者高文举 摄
各个在汉高校院所,广大师生通过电视、网络、广播等多种方式,收看纪念活动实况直播。当歼-20战机、东风-61洲际导弹、无人作战装备等一系列先进武器装备集体惊艳亮相,信息支援部队工程大学的学员们倍感振奋。学员况子豪的爷爷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老战士,他的父亲也曾在部队服役。今年,他成为一名军校学员。况子豪说:“这一次,我对自己肩负的强军使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将用忠诚和热血报效国家,为强军事业奉献青春。”
“我父亲是一名现役军人,曾作为受阅将士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大阅兵、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还两次荣立三等功。”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25级新生郎翔阳光语气中带着自豪,“今天,我正式成为一名大学生。站在人生新起点,我不仅要做红色血脉的坚定继承者,更要当红色种子的积极播种者!”
海军工程大学官兵收看阅兵直播。 记者詹松 摄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华中师大离休干部王琳回想起那些曾经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的战友们。他感叹,如果战友们看到国家和军队现在强大了,该有多高兴啊!
在全市广大中小学,广大师生也在同一时间准时收看阅兵盛况。当电视里,诞生于抗日烽火硝烟中的《松花江上》歌曲余音刚落,江岸区长春街小学160名学生代表和空军预警学院的学员们,在该校孩子剧场内,开始了一堂特殊的班会。
“解放军叔叔坚毅的眼神让我印象很深,我从中感受到了他们坚定的信念,对祖国的忠诚和对事业的执着。”五年级学生粟媶稀说,这种精神激励自己要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学校党总支书记喻玲说:“阅兵仪式是一堂震撼心灵的爱国主义教育‘大思政课’。学生们会将观看阅兵时产生的直观震撼和情感共鸣,转化为理性认知和报国志向,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爱国情怀和强国担当。”
“看到阅兵式上一个个方队驶过天安门,我仿佛看到了爷爷那代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身影。”在武汉华工科技总部大楼,200多名党员及骨干员工代表集中收看大会盛况。华工科技智能制造高级算法工程师岳晓峰说,爷爷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老兵,曾多次跟他讲述当年的峥嵘岁月。
如今,在华工科技数字化产线、智能制造等技术攻关项目中,岳晓峰作为业务骨干,见证并推动着新技术全面提升大国重器的研发效率和制造质量。他说,青年科技工作者定当以先辈奋斗精神为榜样,在日拱一卒中不断突破,积小胜为大胜,深耕智能制造领域,通过技术创新助力产业升级,让更多“中国智造”之花开遍祖国大地,为制造强国贡献更多力量。
■ 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激荡心间“装备这么先进,年轻战友们个个精神抖擞”
“今天早上5点多就醒了,怎么也睡不着!”3日清晨,84岁的吴传发换上前一晚就叠好的干净衣裳,将满头银发梳理得一丝不苟,郑重佩戴好党员徽章。还不到早上8时,他便出现在了青山区青和居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会议厅,和40多位社区居民一起收看阅兵。
大会刚开始,伴随着铿锵激昂的音乐,吴传发挺直腰板,高高挥舞起手中的国旗。1961年,吴传发曾穿上军装,成为一名炮兵战士。“以前我们只能用最简单的步枪,如今装备这么先进,年轻战友们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国家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参军的场景历历在目,吴传发几度话语哽咽,“我们更要懂得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在江汉路步行街与中山大道交叉路口的大型电子屏下,不少市民和游客自发驻足观看大会直播。
市民在江汉路步行街大屏前观看阅兵盛况。 记者高勇 摄
“热血沸腾,倍感振奋!”住在花楼街的方基货送孙子上学后,带着板凳早早来到大屏前。这位1970年参军,有着8年军旅生涯的老战士告诉记者:“当年我们的武器装备落后,以炮为主。现在看到先进的隐身无人机、舰载机、导弹等装备,我觉得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能战,方能止战,一支能够打赢智能化战争的人民军队,才是国家安宁最坚实的底气!”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曾妍说,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今天我们隆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就是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自己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立足本职,推动尊崇关爱落地有声,在服务退役军人的“智能化战场”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看到阅兵式上英姿飒爽的民兵方队,武汉天地总部经济集聚区妇联主席、植德律所武汉办负责人李倩感慨万千:“从抗战时期的巾帼英雄到如今各领域的‘她力量’,女性始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她表示,今后将带动集聚区女性团结协作,在本职岗位上发光发热,积极参与社会建设。
当天,在江岸区妇联,女企业家、一线工作者等妇女代表一同集中收看了大会直播。 通讯员供图
■ 奋进的步伐更铿锵“新征程上,我们要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力量”
“看,这是反无弹炮系统、高能激光武器、高功率微波武器,是反制无人机的强大‘铁三角’!”3日上午,在光谷金盾大酒店,中步擎天新能源(湖北)有限公司董事长钟伟边看大会直播,边跟一同观看的其他企业家现场解说。钟伟是妥妥的“军迷”,对镜头上出现的各类尖端武器如数家珍。
当天,市委统战部组织武汉市科技型民营企业“头雁”领军人才联盟的数十位企业负责人集中观看大会盛况,这些企业负责人均为我市高新技术、关键领域、核心前沿的科技型一线领军人才。
“作为科技型民营企业负责人和始终关注国防事业的资深军迷,这场阅兵不仅让我见证了人民军队的昂扬风貌,更让我从尖端装备的自主研发成果里,读懂了‘科技强则国家强’的深刻内涵,这正是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钟伟告诉记者。
“人民军队的威武雄壮,尖端装备的自主研发,都彰显了我国日益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创新活力。这坚定了我们民营企业坚持自主创新、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信心和决心。”钟伟说。
“头雁”联盟的企业家集中观看九三阅兵直播。记者梁爽 摄
“国家的强盛离不开坚实的国防根基,而国防事业的进步从来不是孤军奋战。如今,民营企业也成为国防工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武汉光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志华说。目前,他创立的企业目前主营工业加工激光器,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专精特新企业”。
“在新材料研发、新工艺创新的赛道上,每一次技术突破都在为国防装备性能的跃升注入动力。”黄志华说,“立足当下,我们更应传承伟大抗战精神的这份坚韧与担当,聚焦主业、深耕技术,不仅要追赶国外领先水平,更要在局部领域敢于突破、实现超越,让民营企业的技术优势持续产生‘溢出效应’,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在武汉市委党校,在校学员及全体教职工近千人集中收看收听大会直播。市管局级干部进修班学员杜银川说,这既是一次具象的历史教育,也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更是一次无声的初心传承。作为党员干部,我们不能忘记昨日的苦难辉煌,更不能愧对今天的责任担当。今后将进一步砺志提能、强化担当,努力为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作出积极贡献。
“阅兵式不仅彰显着国家的强大实力,更让我愈发坚定了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决心。”在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科技发展部副部长、武汉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负责人杨威在集中收听收看后说,人民子弟兵的飒爽英姿深深触动了他,使命感油然而生。未来工作中,他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事业中。
武汉投控集团280个党组织、近万名党员职工在企业车间、门店或会议室等场所,实时收看了大会盛况。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凯说,当前,武汉正持续推进转型发展,国有企业必须勇当排头兵、主力军。武汉投控集团将铭记历史,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力量,将爱国热情转化为科技报国、产业报国的实际行动,为武汉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展现国企担当。
(统筹:郑汝可 采写:长江日报记者耿珊珊 陈晓彤 汪丽婷 郝天娇 陈其雄 商佩 张衡 唐婕 梁爽 高萌 李佳 陈永权 通讯员田正强 周凡 徐迅 顾佳 唐淑婷 党波涛 陈冉 魏涵玉 吴启帆 陈冉 俞智君 齐青 刘唯 密启慧 徐文玉 实习生彭青青 参与采写:栾嘉雯)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