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案头”到“地头” 从“知见”到“躬行”——远安青年干部在实践淬炼中拔节成长 ​

时间:2025-08-25 22:22:25    来源:我的宜昌  字体:  打印  播放

今年以来,远安县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抓手,推动干部在实践一线比拼作为,在解决问题中提升服务效能。

从建设工地到田间地头

从“要我学习”到“我要学习”

一批批实干精兵正加速成长

勾勒出新时代远安青年干部的

担当群像

01

解民忧、助企兴

基层实干练本领

“到镇第一件事就是跑遍所有村。”余哲指着北沟村水库的提案说道。

今年1月,余哲从远安县应急管理局调任旧县镇,担任旧县镇党委副书记,分管该镇经济产业工作。面对基层治理新挑战,他以“躬身入局”的担当,在实干实践中服务群众、锤炼本领。

“我年纪大了,挑不动水了,菜园子旱得蔫头耷脑。”石桥坪村民徐大爷说道。半年前,余哲去石桥坪、北沟等高山村走访调研,村民们纷纷提及,受地理条件限制,日常用水存在不便,对生产生活有些影响。

面对高山村群众的用水诉求,这位水利专业出身的干部眼睛发亮:“专业刚好对口!”

他翻山越岭调研,创造性提出“一库多用”构想——在北沟村修建水库。这一大胆规划设想,不仅可以改善高山村片区饮水、灌溉、防洪问题,又能兼顾下游产业发展,实现“一库多用”。

在多方努力下,目前,该项目作为乡村振兴重点项目由乡镇上报至县直相关部门,成为编订远安县“十五五”规划的重要案例素材。

同时,余哲积极协调职能部门,采取临时调水、修筑水窖等措施,缓解了项目建设过渡期村民用水难题。

“企业有需求,我随叫随到。”去年12月,旧县镇龙泉村鳗鱼基地一期投养500万尾鱼苗,因水质优良提前8个月达产,存活率近100%,预计产值1.2亿元。余哲将其列为重点,主动与企业沟通解决二期建设的用地、用水、用电等难题。今年,企业负责人主动表示,计划将鳗鱼基地二期项目建设成集科技养殖、观光研学、产品展示的精品工程,为远安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旧县镇党委副书记余哲产业一线走访

今年4月,余哲获悉临沮蜂业投资意向后主动对接,带队与专家座谈、实地勘测,最终敲定多箱体熊蜂养殖繁育基地方案,帮助企业提产增效并落户旧县镇。

一个个项目落地,一项项难题迎刃而解,余哲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基层干部的初心与使命,书写着新时代基层干部的实干答卷。

02

进农村、学支书

一线担当促振兴

“别看我只驻村一周,但这片辣椒地,我可是实打实流过汗的!”近日,刚刚结束驻村工作的齐颖,指着洋坪村已完成采收的辣椒基地笑着说。从驻村第一天起,她就扎进田间,与村民一同采收辣椒、晾晒油菜籽,腰酸背痛的劳作让她真切体会到“粒粒皆辛苦”的不易。

洋坪镇“进农村、学支书”实践活动中年轻干部与村民一同对晾晒后的油菜籽去除杂质

齐颖的经历,是洋坪镇开展“进农村、学支书”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洋坪镇分批组织30名机关年轻干部,每月脱产驻村一周,与经验丰富的村支书“结对子”,同工同勤。他们脱下工装换农装,走出机关、走入田间,在乡村振兴一线强思想、接地气、长才干。

这些年轻干部蹲点农家,和村民同坐一条板凳拉家常,认真记录医疗、入学、就业等各类诉求。“以前总觉得‘入户’就是填表签字,现在才明白,真正要走进的是群众的心里。”第二批进村干部贾娇翻着写满民情信息的笔记本感慨道。

为帮助年轻干部快速“接地气”,洋坪镇还搭建了“田间课堂”“屋场会”等平台,由村支书手把手传授矛盾调解、群众动员、产业发展的实践经验。年轻干部也发挥专业特长,围绕电商助农、设施完善等提出建议10余条,实现“干部受锻炼、乡村得发展”的良性互动。

对收集到的问题

洋坪镇实行

“清单交办-限时反馈-销号管理”

机制

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的烦心事

截至目前

已走访农户330户800余人次

建立“民情档案”300余份

办结诉求26件

年轻干部还积极参与春耕夏耘、环境整治等劳动50余次,在村支书带领下参与集体经济项目15项,真正与群众干在一起。

03

缺什么、补什么

多措并举共成长

如何将水厂清洗废水“变废为景”?日前,在远安县三角洲片区项目现场,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童芳媛正与设计方就口袋公园景观设计展开热烈讨论。“栖凤水厂每天都有设备反冲洗净化水经污水管网流入北城壕,利用天然地势高差,打造微生态水景,可实现‘低成本、零动力’,为城市景观增加一抹灵动。”

这位刚走上领导岗位的“90”后干部,曾在远安特色农房建设等工作中扛重担、挑大梁。面对新角色、新挑战,她感触颇深:“专业能力是立身之本,尤其是住建领域,‘策投规建营’需统筹推进,技术门槛高,需要我们成为‘杂学家’,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远安县建筑工程监管能力轮训现场教学(住建系统)

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契机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多措并举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

“一线工作法”

“集中+自学”等多元学习模式

深入开展

“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

企业帮扶活动

开展外出学习、业务轮训

打造

“业务大讲堂”“小实验战场”平台

着力打破业务壁垒

全面提升年轻干部

专业素养和履职能力

“青年干部走出公租房”调研便是“一线练兵”的生动实践。聚焦城区青年群体反映的“房源少、价格高、条件差”等房屋租赁难题,童芳媛和同事们深入一线,累计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700余份。“问卷精心设置了24个问题,涵盖核心需求、区位偏好、房价意向等关键信息。”童芳媛介绍道,“调研成果将为正在谋划的‘青年公寓项目’提供有温度、可操作的建设性意见。”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

董帮涛

“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干部素质提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今年,“主动找事、协同成事”已成为住建系统的共识。

通过系统性学习实践,截至目前,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已谋划城建项目46个,23个项目办证实现“只跑一次”,开展轮训17次,举办培训班5期,有效推动干部队伍整体能力提升和重点工作落实。

( 责任编辑:邵博汉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