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建支点 一线直击|既要皓月当空 亦要繁星满天 ——黄冈多维发力让“凉资源”变身“热经济”

时间:2025-08-09 17:16:32    来源:云上黄冈  字体:  打印  播放

8月3日晚的黄梅县格外热闹:大型原创黄梅戏《梅城烟雨》演出座无虚席,婉转唱腔与阵阵掌声交织成趣。当地坚持源头保护与精品创作双轮驱动,让这门古老艺术在时代浪潮中持续焕新。

8月1日晚,英山县文学广场上,武汉热干面乐队一曲《汉派行酒令》燃动全场,为英山避暑漂流季注入滚烫热情;而在此前,“甜歌皇后”李玲玉现身当地遇见毕昇酒吧街,为“英山好物”站台推介。

当传统文化走进夜市、跃上抖音、融入赛事,当古老故事以青春语态重新演绎,黄冈正以“IP活化+场景再造+流量赋能”的组合拳,让沉睡的文化遗产变为可感知、可参与、可消费的时尚生活符号。

从文化基因的活化传承到消费场景的跨界融合,这座城市正加速从“景点旅游”向“全域度假”转型,让清凉宜人的生态“凉资源”蜕变为热气腾腾的发展“热经济”。

在竹床记忆中“共鸣”——

年轻态浪潮催生避暑流量池

8月5日晚8时许,罗田县薄刀峰度假酒店平台的竹床上,80后游客李强跟着乐队哼唱《童年》。这个融合怀旧与潮流的画面,正是黄冈文旅年轻化转型的一个场景。

“怀旧+”唤醒共鸣。薄刀峰度假酒店平台上,竹床矩阵铺陈山野。江西省旅游协会自驾游与房车露营分会副会长胡兵告诉记者:“这种场景很壮观,多年难得一见。”

游客躺在竹床上,听80、90怀旧金曲,晚风裹挟草木香,月光洒在哼唱的脸上。时光小卖部里铁皮青蛙、果丹皮勾起童年记忆。

罗田县打造的“乐见山野”音乐传唱周,将竹床阵与星空音乐会结合,周末客房预订量同比增长40%。

英山县首届原创歌曲大赛吸引27首作品参赛,选手胡裕涵创作的《文庙的故事》,通过抖音话题播放量突破500万次。

这些创新背后,是黄冈对年轻消费群体的精准洞察。

黄州白潭湖畔的“潮玩白潭·乐享盛夏”活动,设置电竞区、露营市集、后备箱咖啡,单日吸引客流3000余人。

麻城市在龟峰山景区推出“国潮汉服挑战赛”,年轻人身着汉服打卡景区,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

文旅消费的年轻化不仅体现在形式创新。蕲春县邀请抖音达人“小万姑娘”拍摄蕲艾主题短视频,单条播放量超200万;英山县与青岛里院啤酒合作举办原创歌曲大赛,将地方文化IP与消费场景深度绑定。

这种“内容+流量+消费”的闭环,使黄冈避暑游成为“流量池”。

从药香氤氲中“拾趣”——

康养新生态催热传统避暑游

“面膜里的茯苓、白术都是英山本地药材,敷完感觉皮肤透亮了不少。”8月4日,武汉游客王女士在英山大别山主峰康养中心敷上纯中药面膜后,深有感触地说,“现在的避暑项目越来越多,我们玩得也更开心了。”

王女士的新体验,得益于黄冈文旅消费的深层变革。

文旅与医疗深度融合。英山大别山主峰康养中心创新“医疗+保健+养生”模式,游客可享受专业艾灸、理疗服务;主峰景区广场的“清凉夜市”,游客们现场体验艾灸刮痧。湖北英山九昇文旅公司的文创展台上,胶泥活字、五福香薰与非遗拓印技艺相映成趣。

“这不仅是夜市,更是可触摸的文化养生课堂。”英山九昇文旅公司文创产品营销负责人郭蒙说。

黄梅县一河两岸的中医药文化夜市,15位名老中医在烟火气中把脉问诊,两天吸引5000人次参与;蕲春县李时珍纪念馆推出“脆皮青年养生局”,让年轻人在捏陶、制香中触摸《本草纲目》的温度。蕲春县中医医院在景区设立流动诊疗站,将三伏贴、中药香囊等服务嵌入旅游动线;麻城茯苓窝康养农场通过修复明清古村落,引入森林疗愈、非遗体验等业态,年接待游客3万人次,带动多名村民就业。

中医药从诊疗台走向夜市摊、漂流区和文创店,成为沉浸式体验的重要元素。这种“游中有养、养中有医”的新业态,使黄冈避暑游从单纯的降温纳凉升级为身心疗愈。

在业态融合中“掘金”——

全龄段产品激活黄冈“凉资源”

“既要皓月当空,亦要繁星满天。黄冈文旅布局全龄段产品,走活了一盘棋。”知名文旅策划人阮灿如评价道。

黄冈以19℃的清凉气候为基底,构建“高山避暑+亲水体验+森林康养”的立体化产品体系。

交通网络串珠成链。投资建设750公里多彩旅游路,串联罗田薄刀峰、麻城龟峰山等核心景区,配套建设旅游驿站、公交专线与智慧停车场。英山县东西“两河”景区通过旅游路实现1小时通达,盘活沿线民宿、非遗工坊等资源。

东坡庙会品牌破圈。以“大美黄冈,此心安处”为主IP,通过“主场+分场”模式开展全域文旅活动,让城市形象大幅跃升。

核心景区提质增效。罗田薄刀峰、天堂寨等景区通过索道升级、智慧导览系统建设,打造“华中凉极”品牌。2025年暑期,薄刀峰景区推出免门票避暑季活动,周末夜间主题演出与白天互动体验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民宿入住率达90%。天堂寨山脚下不少民宿推出“6天5晚599元”的旅居套餐,包含食宿与周边景点联动,形成“避暑+慢生活”消费闭环。

亲水项目引爆流量。红安对天河、罗田进士河等景区通过“漂流+亲子乐园”模式,周均接待量超6000人次,带动周边农家乐营收增长30%。2025年,英山整合毕昇大峡谷、桃花冲漂流,罗田串联四大漂流景区,推出“景区+漂流”优惠套票。游客日间体验速度与激情,夜晚赏景逛夜市,实现“全时体验”。黄州白潭湖激情上演的赛艇城市冲刺赛,将水上运动推向专业竞技与大众狂欢结合的新高度。

夜间经济创新场景。蕲春县推出“清凉一夏”夜市,将传统医药文化与现代潮玩结合,吸引游客日均超万人,带动周边商铺营收增长30%。

沉浸体验带火消费。在红安县长胜街,游客穿上红军军装参与《红安永远红》沉浸式演出,攻占“城门”后与演员共跳拥军秧歌。这种体验式旅游,使红安暑期旅游收入同比增长;黄梅县东山问梅村的岳家水寨攻防战,让游客在实景演出中感受宋代军事文化,夜间消费占比提升至60%。

业态的破壁重组,使黄冈的“清凉”从单一自然禀赋,升级为覆盖“银发康养、活力运动、亲子欢乐”全龄需求的“富矿”。

黄冈避暑经济的嬗变,也是当下文旅消费升级的缩影。当中医药康养成为避暑标配,当年轻态浪潮重塑消费场景,当沉浸式体验改写旅游逻辑,黄冈正在避暑经济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记者手记:

用什么激活“凉资源”?

传统认知中,“凉资源”仅是气候优势——高温地区的“降温选项”,其价值局限于“季节性纳凉”。而黄冈突破了对资源的重新定义:将高山避暑19℃的清凉气候视为基底资源,而非全部,通过叠加文化、康养、体验等多维价值,使其从“单一清凉”升级为“复合价值体”。

黄冈将“凉资源”转化为“热经济”的实践,实际上是一场“全域文旅的系统革命”:从资源认知的升级,到消费逻辑的重构,从产业生态的融合,到文化赋能的深化,再到流量运营的进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坚守,其核心是以“人”为中心,以“生活”为场景,以“价值”为纽带,构建“自然禀赋+文化基因+产业生态+流量运营”的四维体系。

对更多地区而言,黄冈的启示不在于复制“竹床阵”“中医药夜市”等具体形式,而在于把握三个核心:其一,资源无大小,关键在转化——哪怕是最普通的气候、山水,只要找到与当代消费需求的连接点,就能释放价值;其二,文旅无边界,核心在融合——全域即景区,生活即旅游,打破产业、区域、群体边界才能激活全域潜力;其三,文化无新旧,魅力在活化——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生活中,才能成为穿越时空的吸引力。

这,正是“凉资源”变“热经济”的密码。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