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作家竹溪采风系列之三——归去凤池夸

时间:2023-05-15 17:29:00    来源:竹溪文学  字体:  打印  播放

中国著名作家竹溪采风系列之三归去凤池夸

卓然

揖别竹溪,海棠依依。

2023年4月28日清早,金色的晨雾广布山头,营盘山像裹了冰纱的女孩,微微含笑,频频点头,为我们送行。背依青山,面向朝阳,若醉若梦的小红楼隔着淙淙流泉也在向我们挥手。面对此情此景,我心里暗暗说,营盘山请您放心,我会“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是的,这是柳永说的。但柳永“归去凤池夸”的是“三吴都会”钱塘及其“三秋桂子”,我将“归去凤池夸”的是“朝秦暮楚”的竹溪及其营盘山的“玉色海棠”,夸夸竹溪的物华天宝,夸夸竹溪营盘山的壮丽和富赡。

竹溪吟

先夸竹溪。

从竹溪回到家第三天,应邀赶赴了一场晚宴。明月春风,七位诗贤,大家都在对酒说诗,我却淘淘不绝大赞竹溪,大赞营盘山的海棠花。朋友也说海棠好,但却笑我太痴,说你没有见过海棠花吗?为什么跑湖北去?山高路远,车马劳顿,你值吗?

我没有说值,也没说不值,我只是说,海棠到处有,但天下竹溪却只有一个。你们都见过海棠,也见过竹溪吗?单凭“竹”与“溪”这两个字,就应该美得诗意横流。去看看竹溪风光,去领略竹溪风情,我觉得应该不惜远足。

是的,竹溪并不大,是个小小的县城,四围青山,像个精致的碧玉雕盘,将玲珑的竹溪城置于其中。层楼与青山竞高,人心与三月争春;菖蒲与海棠异色,莺雀与山二黄共韵。户牖参差,门庭华好。泉与溪同流,米与茶齐香。百业与时代同步,文化与岁月共存。这是竹溪概略。

拙于言辞,我没有更好的方法和技巧,把竹溪的风物描述到绘声绘色,便拿出手机,调出竹溪的风光照片,沾着美酒,和着月色,把竹溪凝成了一首《江城梅花引·竹溪吟》:

依秦傍楚看朝暾。望阳春。正阳春。轻撚春毫,听蛤唤鲵呻。长峡长城风景异,云出岫,水生烟,金稻芬。

稻芬。稻芬。茶更芬。楠也芬。樟也芬。郁郁馥馥,处处是、花魄诗魂。芝陌兰塍,婉婉绕新村。菌阁蕙楼缭紫气,缭不尽,竹溪情、梓里亲。

绣花小品

一座小城,一条大河,似乎有一点不相匹配,像方及豆蔻的小女孩披了一条大纱巾,载不动那一河水。但是,因为有竹溪河的溉润,便丰富了两岸的文化与风情,把一个竹溪城浸淫到物阜英华。

比如绣花鞋垫、绣花袜底,虽然我们此行没有看到这两样饱含竹溪风情的小东西,但过往的印象,却深深嵌在我的记忆里。虽然是两样小物件,但那俊俏的替样儿,匀细的针工,彩线的搭配,将开未开的花骨朵儿,洇红洇白的花瓣儿,随风婀娜的嫩枝,疏疏落落的绿叶,像是一双双绣花的巧手把早晨带露水的花儿撷来粘了上去,总能让人感受到绣花女抱在怀里针来线往的情肠义心。虽然是记忆中若梦若幻的一个影子,正如《诗经·隰桑》所言:“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说到竹溪的绣花袜底绣花鞋垫,我也曾经写过一首七律:

明月晴窗依白云,银针袜底紫罗裙,

凝珠荷叶夏初绿,细蕊梅花雪后芬。

霁色凝情匀凤字,明霞无意散龙文。

竹溪自古多知己,都是彬彬识花君。

虽然写了诗,但心里还有余感难消,便又填了一首双调《江城子·再题竹溪绣花袜底鞋垫》:

菊兰芍药海棠花。吉祥花,竹溪花。姐妹扎花,斗横月西斜。心意绵芊针引线,情暖暖,寄天涯。

五湖男子爱吴娃。醉因花,梦因花。鞋垫舒和,袜底犹奢华。放步踏花千万里,朝思业,晚思家。

绣花袜底、绣花鞋垫是竹溪的两样吉祥物,即使今天看不到了,也应该是竹溪的“非遗”。

竹溪三贡

绣花袜底、绣花鞋垫只能算是竹溪的两样小品,不足为人道。但是,竹溪,可不是一个小品世界,她还有让人惊诧的超凡逸品。我所谓的“逸品”,便是竹溪的“三贡”,就是世人称道的竹溪茶、竹溪木、竹溪米。

对于“竹溪三贡”,我不用多说,因为有著名作家梅洁先生的《溪城楠木及其它》,我便是“眼前有景道不得”了。梅洁先生在她的《溪城楠木及其它》中有这样的描述:

“贡米”是说竹溪大米从400多年前的明神宗年代就成为朝廷“专贡”,成为“皇米”。每年,千担万斤的大米历经千山万水运达京城,成为皇室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贡茶”即“梅子贡茶”,是说竹溪梅子垭的茶叶曾由唐代女皇武则天钦定为朝廷“贡茶”,梅子垭的清香之叶是由被贬房陵(与竹溪毗邻的房县)14年之久的武皇之子李显亲荐给母后的。我查了一下唐代纪元表,发现李显尝饮梅子贡茶要早于“茶圣”陆羽著《茶经》70余年;“贡木”即生长于竹溪苍茫林海里的金丝楠木。这种木质坚硬、木体挺拔壮硕、木纹如金丝镶嵌、高达十几米甚至几十米的大树,被当地百姓视为神木。在没有钢筋水泥的古代,皇宫建筑千觅万选的栋梁支柱就是楠木。在北京故宫、天安门城楼、明代十三陵墓的建筑中,成千上万根金丝楠木支撑着那里的辉煌。于是,竹溪人称楠木叫“皇木”。

受梅洁文字的感染,我又为竹溪“三贡”写了一首宜吟宜诵、亦歌亦赞的小令《渔歌子》:

竹溪风物恁芬芳,风流皆是贡品样。

贡米白,贡茶香,金丝楠木若辉煌。

历史遗孤

酒热心热,诗友们已经有了急切想登一回营盘山的热情,然而,我却拦住了。我对诗友们说,还是先去看楚长城吧,去看看那一道长长的历史遗痕,循着古老的关垭城走走,在楚人用粗犷的大石头块垒起来的那道边墙下,体会一下江淹《吴楚歌》“奉义至江汉,始知楚塞长”中所表露的心迹,望望楚江烟雨,一顾秦川岚光,你心里便会有一个历史的长度和宽度,然后再去看营盘山的海棠,你便能够与海棠对晤山野,领略那个“野”字中所饱含的英气与精神。

楚长城如何,你们可以自己去看,一个人会有一个感受。有一首《满庭芳·有感楚长城》在这里,是我的观感:

迤逦青峰,绵延晴谷,若腾若跃神龙。一坡春雨,又几岭春风。晨啸晚吟夜梦,带魂魄、雾里云中。浴沧海,英姿茂异,漭沆荡飞虹。

楚天多志抱,浩然剑气,落落雍容。遗下个,故垒冷月残烽。恨也愁且过也,也莫怨、酒绿灯红。扪颓堵,卜天下事,明月照虚空。

弔古营盘山

看过楚长城,你就站在营盘山弔古吧,凭吊一回那“八百里绝龙岭,三千年大营盘”,凭吊一回殷商太师闻仲。问一问天,问一问地,问一问风云和草木,传说闻仲曾经拜师金灵圣母门下,能够金、木、水、火、土遁诸端变化,手执雌雄鞭,坐下黑麒麟,与黄飞虎并称文武双璧,为什么难为商纣王守住那片江山?

凭吊古人,寻觅古迹,触摸一下历史的深度和高度,感触历史的痛点与光点,然后想想,你将要对漫山遍野的野海棠诉说什么?海棠花又会对你说些什么?为引发你的思古之幽情,我写下了一阕《木兰花慢·竹溪营盘山弔古》:

汉江经流处,秦雨暖,楚风凉。待望远登高,云空故垒,烟隐边墙。闻仲营盘旧地,草树巉岩雾色苍茫。尽管神号雷祖,奈何雨暴风狂。

江山不是小池塘。祚胤或如霜。揣山水双璧,秉心偏执,熔断金汤。纵有托孤元老,只忍看潮汐泛汪洋。若问谁谙兴替,海棠感荷沧桑。

文章华物

文章华国也好华物也罢,你还是先别急着去看海棠。面对“中国著名作家采风基地”的金匾,在夕晖斜照的小楼凭阑,偎着翠竹,坐在日夜流响的百草泉畔,读一读湖北省国营竹溪综合农场编印的“竹溪县营盘山征文”,看看竹溪文化人笔下的营盘山是怎样的一座山?看一看竹溪综合农场的主人们都在做些什么,它是怎样一个方向明确、效益看好、前途辉煌的企业?看一看竹溪作者笔下的海棠花美如何?看一看他们在憧憬什么?在希望什么?散文《营盘山的童年》、《寻幽营盘山》、《几度海棠入画来》,组诗《秘境营盘山》,篇篇都好,都是好诗美文,我下边粘贴的是文稿中的一首小词《行香子》,据说这是一位乡村女子写的,读一读吧,读一读竹溪人的情怀和文心:

绿草如茵,飞瀑如银。慢行来、空气清新。密林栈道,一路无尘。近营盘山,绝龙岭,太师魂。杜鹃花艳,古树开春。喜山中、岁月无痕。犹思归去,作个西邻。对一溪诗,一溪水,一溪云。

我不是说这首《行香子》好到无瑕,但作为诗词爱好者,我不能够见到好诗词不动心。词的前片最后三句是“近营盘山,绝龙岭,太师魂”,层次分明,意境渐深,先把你引上营盘山,再把你送到绝龙岭,让你走近“太师魂”,走向远方,走向幽缈,走向空灵,走进历史深处。下半阕“犹思归去,作个西邻。”中国有句古话:“百金买地,千金买邻。”诗人为什么愿意作营盘山的“西邻”呢?仅只是可以“对一溪诗,一溪水,一溪云”吗?营盘山带给了诗人怎样的吸引力?子曰:德不孤,必有邻。“作个西邻”,给读者留下了一个很大的空间,让读者自己亲自去看看去想想营盘山吧。

沏一杯好茶,在一個好的清晨,讀一篇好文章,一整天都是好心境。

营盘山主人能将如此更多、更好、更美的文字播布到山光寥朗的营盘山头,尽显了营盘山综合农场主人们的格调和风局,所以营盘山才有了目前富赡之态。

海棠之海

竹溪拥有打油坊,腊肉工厂,春茶场,桃花岛,合欢谷,鸡心岭,八卦山,皇木谷,黄花沟,鄂坪乡,石板河,飞瀑如冶银,流泉如响琴,等等,都是风景殊美所在,我都夸不过来了。在看到营盘山海棠花之前,我之所以浪费这么多貌似与海棠无涉的文字,是我以为,赏花也如赏析文章,应该首先知道,那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应该知道,海棠生长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如此,你不但能够看到海棠花的姿色,还可以领略到营盘山海棠花的精神品质。

我将营盘山的海棠与宫馆、庭院、寺庙,以及园林海棠作过比较,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鲜艳,美丽,姣好可爱。但宫馆海棠富丽却有点卑怯,庭院海棠优雅却显得拘谨,寺庙海棠貌似神气却少了魂识魄光,园林海棠多艳质,却过于衿持,有一点娇弱。这都是海棠花生长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不同的结果。竹溪人把营盘山海棠称之为“野海棠”,她们居然“野”成一片汪洋,“野”成了“海棠之海”。“海棠之海”真的有一点难羁的“野性”。几千亩海棠,几万株海棠,放眼望去,如曹操的诗:“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一个“野”字,不仅明喻了营盘山海棠成了林海,也透出了营盘山海棠花的神貌和秉性。没有风也没有雨的时候,“海棠之海”晴澜浮动,绮涟微明,香波层层,一派岚光。狂风来了,暴雨来了,海棠之海也如“洪波涌起”,白浪推过来,红浪推过去,“海啸”之声随之而来,那是每一株海棠都在拼命地呼喊:姐妹们,弟兄们,抗住啊!抗住恶风!抗住暴雨!……

那不是真正的“海啸”,那是海棠花潮。海棠花潮的壮观景象,会让你想起花蕊夫人的诗:“更无一个是男儿”;想起易安居士的诗:“气吞江城十四州”;想起薛涛的诗:“步摇冠翠一千峰”。

那是气度,那是风骨。

以营盘山神貌之雄,它所养育的一草一木,绝不会形神猥琐。

营盘山的海棠远看是一片花海,近看,一株一株都是宓妃一样的女神。带了露水的花骨朵儿,花瓣,花蕊,白里总是透出一点红晕,红里又总是洇出一片梨花白,都是那么鲜艳那么明洁,都是那么灵动那么轻盈,既不失宫馆的尊贵,也不失庭院的富丽和园林的娇美。袅袅娜娜都是大家闺秀的知书达理,娉娉婷婷都带有小家碧玉的清扬婉兮。心慧黠,有胆识,潇潇洒洒,若巢燕自由,如娇莺自在。奔放,率真。逸格绝尘,风流自任,却又不失舂容大雅,内心里有一点男子汉的义气慷慨,岑寂时或默默有所思。那性格中带出来的是活泼,是倔强,有一点像沈从文《边城》里的翠翠,也有一点像《红楼梦》里的晴雯。

无论是单株,还是林浪翻腾,她们都耐得风霜,耐得劳苦,有一点不屈和坚毅,既有风裁,也不乏神光。散散漫漫在风雨营盘山阴山阳,广布于旷野与丘壑,她们都会以其水云神姿,以其冰雪品质,以其春风态度,亮丽河山,净化乾坤,净化营盘山的天和地,净化竹溪人,以及竹溪来客的心灵和神明。

营盘山的野海棠夸不尽,我便将其也揉成了诗词一并放在这里,以表我热爱野海棠的心曲:楚天未老秦川晚,竹溪风暖晴沙。杜鹃声里看沉霞,玉清冰洁海棠花。铺雪卧霜眠月魄,璧醒珉醉瑶华。含情多为蜀红丫,梦中相忆犹咨嗟。——《临江仙·竹溪营盘山看海棠》

营盘山上春晨早。晴光里,海棠放娇。醉雪卧轻寒,红篆吟昏晓。

万花琪树蟾光照。把玉斝,春风在抱。轻捻海棠枝,影影惊飞鸟。 ——《海棠春》

营盘山上海棠花,疑似朝霞接晚霞。六逸临溪看丹棘,七贤依竹听琵琶。

忽如秀色玄都观,也应藏春苏小家。一树芬芳一笺赋,多情蜀客寄天涯。——《七律·营盘山海棠花》

2023.5.6

( 责任编辑:邵博汉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