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 > 正文

身边的榜样丨余芳艳:孝心如兰 柔肩擎家

时间:2025-07-14 16:56:55    来源:文明竹溪  字体:  打印  播放

1999年,余芳艳与丈夫赵江林结为连理,从此将照顾丈夫患病的亲人视作自己的责任。从青春少妇到中年砥柱,二十六年光阴流转,她用日复一日的悉心照料与无私付出,在平凡岁月里诠释着“孝老爱亲”最深沉的含义,让爱与责任绽放出夺目的光辉。

初入夫家显孝心,聋哑婆婆贴心人

新婚伊始,家徒四壁,却充满温情。面对聋哑的婆婆,余芳艳没有丝毫疏离,主动向丈夫学手语。指掌翻飞间,那些笨拙的比划渐渐流畅,婆媳的心也在无声中悄然贴近。灶台旁,婆婆添柴,她掌勺;厅堂里,婆婆扫地,她擦桌。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默契尽在不言中。婆婆脸上舒展的笑容,是对这位儿媳最真挚的认可。

2000年,大儿子降生,三代同堂的喜悦让清贫的日子也浸满希望。余芳艳一边照料咿呀学语的孩子,一边呵护年迈的婆婆,家中时常传出她教孩子用手势喊“奶奶”的笑声。这段其乐融融的时光,为她二十余年的孝老爱亲之路,铺就了温暖坚实的底色。

患难更见真情深,二叔病榻守护神

2009年,婆婆猝然离世,家庭的重担陡然压上余芳艳的肩头。为了照料家人,她放弃了外出务工的机会,将柔弱的双肩化作支撑全家的栋梁。生活的考验接踵而至:2022年,公公因冠心病去世,接连痛失至亲的余芳艳强忍悲痛,心中却更坚定:“家里还有孩子和丈夫的未婚二叔,我不能倒下!”

丈夫的二叔赵树华年迈体弱,身患支气管炎、肺气肿,精神也时常恍惚。病痛折磨下,老人常在家中失控哭闹,尤其换季时病情加重,药费不菲。余芳艳从未抱怨,始终视如亲生父亲。即便村里为老人安排了安置房,她也放心不下,执意接回家中照料。在她的耐心陪伴与精心护理下,二叔的精神状态渐渐好转,这份超越血缘的守护,温暖了老人孤寂的晚年。

然而,命运的考验从未停歇。2025年2月,二叔不慎摔伤,双腿再也无法站立。余芳艳的日常瞬间被切割成更细碎的忙碌:清晨送完小女儿上学,便一路小跑回家。给二叔洗漱、喂饭、清理排泄物,是她每日的必修课;天气好时,她吃力地将二叔扶上轮椅,推到院中晒太阳。纵使腰酸背痛,汗水浸透衣衫,她一天也没落下。她瘦弱的身影,成了二叔病榻前最坚实的依靠。

润物无声传家风,山高水远寄深情

余芳艳的孝心与坚韧,不仅支撑着家庭,更滋养着家人的心田,她对在外务工的丈夫赵江林同样情深义重。丈夫患有肾结石,时常疼痛难忍,为减轻他的病痛,余芳艳常徒步上山,寻觅清热利湿的金钱草,采回来之后,仔细清洗、晾晒,再打包寄往远方。这一包包浸润着汗水与牵挂的草药,翻山越岭,将家的温暖与妻子的深情,稳稳送到丈夫手中,成为他辛劳打拼时最贴心的慰藉。

母亲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余芳艳二十余载如一日的默默付出,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儿女的成长之路。大儿子耳濡目染,早早懂得分担,大学毕业后主动外出务工,为家庭分忧;小女儿年仅10岁,在母亲言传身教下乖巧懂事,学习刻苦,家中满墙的奖状,是这个清贫之家最闪亮的装饰,更是良好家风传承的最佳见证。

余芳艳的故事里,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只有日复一日的灶台烟火、病榻前的端水送药、山间寻草的匆匆步履。然而,正是这些琐碎而坚韧的日常,堆砌起人间至孝的丰碑。她用柔弱的双肩,二十六年如一日,扛起了照顾聋哑婆婆、送别公爹、守护患病二叔、抚育儿女的重担,以无悔的青春和满腔的爱意,为三位至亲老人撑起了一片充满温情与尊严的晴空。

她的善良与担当,不仅将孝老爱亲的优良家风深植于子女心中,更如春风化雨,感染着乡邻四里,让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的乡村焕发出蓬勃生机与感人力量。余芳艳,这位平凡的村妇,用最朴实的行动证明:孝心如兰,历久弥香;责任在肩,可擎天地。

( 责任编辑:邵博汉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