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公里邮路循环,3000余份备忘录。迎着朝阳寄出快递的速度,踏着月光传递每一份信任。二十余载邮递路送出的是快递,更是温情。
在竹溪县邮政分公司,有这样一位快乐的信使,忍得苦、受得累,是他行动的标尺,爱岗位、尽职责,是他奋斗的品格。他就是连续坚守邮路24年,行程超过56万公里,穿烂了无数双解放鞋,以优质服务和热心助人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和赞誉的邮政投递员——刘玉兵。
24年的投递生涯,8000多个日日夜夜,他所负责的邮路从未出现丢失、毁弃、错投邮件等现象,救活“死信”数百封,出色的工作赢得了邮路用户的高度认可。连续多年被省、市、县分公司评为“湖北省邮政部门标兵”“十堰邮政一星级服务明星”“优秀投递员”“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连续两年被县委宣传部、县交通局联合授予“最美快递员”荣誉称号。2024年被县委授予“五一劳动奖章”和“最美劳动者”荣誉称号。
坚守深山邮路24年
投递报刊邮件约600万件零差错
1971年出生的刘玉兵,从小生活在竹溪县城关镇郭家梁子村。中专毕业后,他就外出打零工补贴家用。那些年吃过的苦,他至今回想起来仍会掉眼泪。因此,当2000年得知邮政招聘邮递员时,他第一时间报名并被选上,全家人喜出望外。没有多少文化的父亲,叮嘱他一定要“好好干、不耍奸”。在岗就要爱岗,工作中他把“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服务宗旨融入投递工作的角角落落,总是以微笑面对每一位客户。
2000年1月,刘玉兵第一次走上了山连山、峰连峰的邮路。刚上班的他承接的是后坝、水寨子、廖家河、温泉沟这条线的邮路,这条邮路以农户为主,遇到大雪等特殊天气全凭两条腿,肩扛背驮地将邮件送到用户家里。每天往返60多公里的路程,40多公斤重的邮包全靠肩扛,有的村与村之间间隔很远,有的半边山就住了一两户人家……初次进山的刘玉兵,迷失在一片深山老林里,直到第二天清晨才走出来。出门时穿的一双崭新的解放鞋也破了洞。
难以想象的辛苦,让刘玉兵想打退堂鼓。后来,一封信件让他感受到了这份工作的分量。收件人地址不详,只写了个城关镇,看着手中沉甸甸的信件,他知道那是一个家庭的希望,经过多方打听,他终于把信封上写着“竹溪县城关镇”而实际地址为后坝村9组的信件送到了村民陈某手中。这是在外务工多年的孩子第一次给家里寄的汇款单,因为出门务工八九年不与家里联系,家里一度以为他已经出了什么意外不在人世了。拿到汇款单,陈某泪如泉涌,连连感谢刘玉兵,刘玉兵带着不识字的陈某到邮局兑换了汇款单,又多方联系,通过信件上的寄件方地址联系上了陈某的孩子,这才使相隔两地的父子搭起沟通的桥梁。
这件事让刘玉兵深受触动:“信件是大山与外界唯一的联系。每封信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盼头。这条邮路再难,我也要走下去!”
义务为老人带货超500吨
年年免费为农户配送农资上门
“春耕到了,我们这些靠田地吃饭的老一辈人,孩子出门在外,上街买东西十分不方便,好在给邮政局刘玉兵打个电话,他就帮我们把肥料送上门了,真是给我们解决了大难题。”3月7日上午,刘玉兵在给煤炭沟村茶叶种植户谢宗林送了8吨化肥后,老人笑开颜地说道。
在城关镇大街小巷,说刘玉兵也许很多老客户不清楚,但要说邮局那个“小刘子”,人们都会竖起大拇指,说他是一位勤快负责、诚实热心、不怕吃苦、一心为民的贴心人。在他的邮路上,有很多农户都是年轻人在外面打工,家里只有老人和孩子。种地需要种子、化肥等农资,村民就委托他帮忙送到田间地头。他随身揣的小本子上,密密麻麻地记着各种农资需求的客户名单。20多年来,他为用户提供代买邮票、代发信件、投送包裹、业务咨询等服务,他本人也被用户誉为“送上门的小邮局”。由于服务好,客户信任,很多他服务的邮务客户也成为金融业务的新客户,再后来新客户变成老客户,老客户介绍新客户。
前些年,刘玉兵负责的邮路城关镇大峪沟口标湖林场家属院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唐泽海,家里只有他和老伴两个人。孩子们都在外地工作,一年到头难得回来一次。刘玉兵在给他送邮件时知道这一情况,就经常利用送报刊的机会到他家里去看看需要什么帮助。家里自来水不通、没有电、没米面油等,只要他给刘玉兵打个电话,总是及时就给他办好。刘玉兵知道老同志喜欢读报纸、杂志,无论刮风下雨,都会按时将老人订阅的报刊送到。虽然后来他的地址变更,没有在刘玉兵投递段道上,但他还是年年联系刘玉兵订报刊。刘玉兵曾几次都想着给他的报刊转到临近段道上,以免耽误老年人收报刊时间,每次他都会说:“小刘子,你莫给我转段道,无论哪个投递我这,我反正就只认你,你比我自己的孩子还贴心,你投递我放心,你哪一天没来,我还不习惯呢。”2020年唐泽海老人专程到竹溪分公司为刘玉兵送来感谢信《颂无名英雄》。
时代变迁,为了方便投递员揽投邮件,县邮政分公司为所有投递人员配备了电动三轮车,可把刘玉兵高兴坏了:“三轮车既能送邮,又能带货,这下方便我给农户带东西了,不用担心风吹雨淋了。”在邮政绿服装的映衬下,他黝黑的脸,显得格外的美。
大到电器、农资,小到糖、盐、毛巾……这些年来,刘玉兵像蚂蚁搬家一样,把村民的生活所需从镇上送到家门口,再把他们的山货从大山里送到市场上。
坚守邮路24年,穿烂了无数双解放鞋,以优质服务和热心助人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和赞誉。多年来,他投递报刊150多万份、送达邮件438万件,准确率达100%,是大山深处最美“绿衣使者”;他义务帮乡亲们采购、并免费送上门的“三农”物资超500吨,把乡邮路走成了“便民路”;他把无私大爱播撒在乡邮路上。
二十四年如一日
平凡岗位上的坚守与奉献
清晨7点,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照亮大地时,刘玉兵已经准时起床。他简单洗漱后,步行来到邮政公司的食堂,享用一份简单却营养丰富的早餐。7点40分左右,他结束早餐,稍作休息,便骑上那辆熟悉的邮政三轮车,朝着鄂渝陕物流广场驶去。8点10分,他准时到达物流广场,开始忙碌地取报刊和快递。这些包裹和信件,承载着无数人的期待和希望,而刘玉兵,就是这些希望和期待的传递者。
为了节约时间,刘玉兵常常牺牲自己的午休时间。有时候,他中午只是匆匆回家,拿起一个馒头,就着白开水简单吃上一口,便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他的身影穿梭在大街小巷,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风雨交加,都从未间断。
下午四点半以后,是刘玉兵最为忙碌的时刻。他需要再次赶到物流广场,取回当天剩余的快递,然后逐一给农户投送。这些农户分散在县城的各个角落,有的甚至在偏远的山村。但无论路途多么遥远,刘玉兵总是风雨无阻,确保每一份快递都能准时送达。
晚上7点,当夜幕降临,刘玉兵才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他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却从未有过一句怨言。这样的日子,他已经过了整整二十四年。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刘玉兵也经历了许多难忘的时刻。2006年12月,他的岳父去世,强忍悲痛的他将岳父送上山后,便立刻赶回单位,继续工作。2024年9月,他的孩子即将踏上大学的征途,如往常一样将手上的工作完成后,他陪着孩子来到武汉,没有多做停留,第二天便匆匆赶回竹溪,继续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当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刘玉兵,被他乐观积极的精神所感动时,也有人对他的所作所为表示不解,不明白为什么他在投递这个艰苦的岗位上,始终热情不减。对此,他是这样认为的:“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能吃上国企的饭,我很知足、也很感恩企业,作为一个普通人我能有一份为父老乡亲服务的工作,我倍感荣幸。现在的工作条件不知道比当年好了多少倍,生活也随着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好了,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尽心尽职地把工作做好呢?再说,现在邮路上的用户对我很热情也很信任,让我也体会到了很多乐趣。”他还说,邮局发展形势一年比一年好,政策也越来越好。如果每个邮政人都再加把劲,我们明天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
刘玉兵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在为人处事上也是实实在在。跟他打过交道的用户无不为他尊老爱幼、礼貌待人、热情宽厚的美德所折服,特别是他乐于助人的精神被广泛流传着……
几十年投递生涯,几十年风霜雨雪,刘玉兵的邮包、怀揣的小本子伴他几十年,带着对邮政事业的那份忠诚,他始终如一、坚守岗位、永葆初心和使命,把热情、青春、汗水留在了长长的邮路上。他是平凡的,但他的追求就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 责任编辑:涂慧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