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 > 正文

山区高速拓荒人——在悬崖峭壁上凿出施工“生命线”

时间:2024-08-13 09:33:10    来源:湖北交投十巫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十巫南五标项目部  字体:  打印  播放

“两山夹溪溪水恶,一径秋烟凿山脚。行人在山影在溪,此身未坠胆已落。”这是十巫南高速5号便道地形地貌的真实写照。7月21日,历时11个月的修建,十巫南高速5号便道终于顺利贯通。

一面临山,一面临崖是施工现场的常景。十巫南高速5号便道全长5.77公里,挖方工程量约52万立方米,填方工程量约12万立方米,是项目全线临建工程中的“硬骨头”。作为通往红岩大桥、纸坊2号、3号隧道的“生命线”,便道修建是关乎项目工程节点能否如期完成的重要因素。

“十巫南,实在难。”这句口头禅在十巫南高速建设一线广泛流传,足以见得项目便道修筑过程的艰难。“刚进场时,面对便道施工选址,高山纵横、植被茂密,一无路、二无地、三无电,大型机械无法进场,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十分艰难。”十巫南五标负责人范子豪说道。

面对如此艰难的建设环境,要修建一条5.77公里的施工便道谈何容易?为此,十巫南高速五标项目部组织技术员反复对现场地形进场踏勘。测量人员在当地老乡带领下系着安全绳,带着小洋镐、錾子、锤子等工具,在近乎垂直的陡坡上,一点一点敲打着坚硬的山岩,硬生生地开凿出一个个浅浅的台阶,以供踏足前进。他们用双手扒着岩面来往于作业平台和便道之间,测定主线位置,并最终确定5号便道的可行线路方案。

地质极其复杂、勘测过程难、便道开口施工难、安全管控难。针对特殊的建设环境,湖北交投郧楚建设公司领导班子多次亲临现场,结合实际情况,几番谋划,决定采取“永临结合”便道修筑原则,确定修建“挂壁公路”作为施工便道。便道方案确定后,实施过程仍是困难重重,5号便道处于悬崖峭壁上,地理位置极为不利,地形变化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且存在滑坡体,随处可见百余米的断崖深谷,严酷的自然环境成为项目建设的第一道考验。此外,便道还要经过水库上方,这使得施工组织受到更大的限制,同时,边坡上方还存在高压铁塔,这无疑给便道修筑带来了更多的安全隐患。

在施工中受险峻地形的限制,便道施工只能采取单工作面进行,加上很多地方坡大、弯急,大型车辆、机械设备根本无法进场,只能采取农用车多次倒运。为确保作业人员及过往车辆的安全,项目部在地质条件差、岩石松散的高边坡处挂设防护网,有效遏制了落石现象。同时使用人工配合安全绳索向下的运输方式,成功解决了便道阶梯爆破时炸药运输和挖掘机清渣时供油困难问题。面临各种艰难险阻,项目部迎难而上,逐一突破,在悬崖峭壁上不断挑战极限,创造奇迹,经过300多个日夜奋战,卡在项目施工“咽喉处”5号便道终于顺利打通。

而这些,仅仅是十巫南高速便道修建的一部分,深山峡谷钢栈桥、水上钢平台,蜿蜒崎岖的施工便道穿山岭,跨河流,遍布在横跨秦巴山脉84.9公里的施工线上,连通项目建设“一线牵”。

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十巫南高速公路建设者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凭借坚强的意志开山凿路,凝聚智慧和力量为山区群众建设一条穿山越岭的高速“巨龙”,让便捷出行、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的“幸福音符”唱响在秦巴山区。(马超 张伟)

( 责任编辑:涂慧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