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新闻网讯 记者 李遥 通讯员 秦新 报道:全国唯一一个近3000亩的楠木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在我县双竹林场,这里保存了各类楠木60余种60余万株,是一个巨大的生态和林木资源宝库。每年春季,加大楠木的繁育、移栽和种植,是林场的头等大事。
眼下,正是春季植树造林好时节,在双竹林场300亩高效楠木科技示范造林现场,林场高级林业工程师刘春玲按照“三埋两踩一提苗”标准,手把手指导村民们栽植楠木树苗。
刘春玲是县林业系统的一名女技术员,在林业技术工作岗位已经工作了30年,其中与楠木打交道的时间就有12年。每年春秋两季,是楠木造林的黄金季节,她每天和同事们一起“泡”在造林地,一边指导开展造林地挖窝、栽植、抚育作业,一边研究楠木的生长习性和种植繁育情况。
楠木在我国被称为“贡木”,市场需求量大,前景非常广阔。双竹林场从2016年开始发展楠木产业,为保障楠木苗木供应,满足当地植树造林需要,刘春玲主动请缨,积极投身楠木资源保护、采种收集、种苗繁殖、示范林植树造林等工作。白天,她钻进双竹林场狮子垭分场的楠木苗圃地,观察不同楠木种属在当地引种试验生长情况;晚上,她加班加点在电脑前编写楠木植树造林规划,经过多年的摸索她对楠木的生长习性了如指掌。
说起楠木,刘春玲可谓如数家珍,她常说“只有严格按照标准种植,才能保证新造林地苗木拥有较高的保存率和成活率。”正是有了她的严要求,双竹林场的楠木才迅速在全国声名远播。
为了摸清竹溪楠木种质资源本底,以刘春玲为骨干的专业技术团队,翻山越岭对全县楠木资源开展野外调查、数据图片采集、标本收集和制作、植物离体保存、DNA保存等工作,完成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数据平台维护创建工作。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共收集楠木种质资源100余份。
经过刘春玲和同事们多年的辛苦付出,双竹林场楠木种质资源库规模日益壮大。目前,林场建设近1000亩楠木苗圃基地、3000亩楠木示范造林地,建成3000亩楠木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留存楠木100余种80余万株,引导90余名林农在苗圃基地、造林地从事栽植、抚育、管护等工作。2023年,双竹林场荣获全国“十佳林场”称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刘春玲深信,守护绿水青山不仅仅是一份责任,更是悠长岁月的约定。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