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 > 正文

十八里长峡大山深处森林守护神——胡值朝

时间:2012-08-08 08:53:41      字体:  打印  播放
在我县南部大山里,群山巍峨,林海茫茫,古木参天,满山苍翠的省级自然保护区里面,时常看到有这样一位老人手里拿着铁铲、腰里别着弯刀,肩上背着望远镜,全身的迷彩服着装,总是一个人忙碌的身影长年累月的奔波在保护区的山山水水,他就是五年前从十八里长峡自然保护区退休干部胡值朝同志。
胡值朝同志1994年参加工作,197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过农民,干过村官。爱岗敬业是他的天性,乐于奉献是他的本色。退休前是十八里长峡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一名普普通通的护林员。无论是退休前还是退休后,他从没想到贪图享乐,凭着一颗火热之心,从没有停止过对他事业的追求和奋斗,他以山为家,以林为伴。17年如一日用双脚踏遍保护区30459.3公顷山山水水,守护着那一片翠绿,用双手成功培育珍稀植物幼苗数万株,他被人们称为“森林守护神”,保护区的“活地图”、“土专家”、“乐于奉献的天使”。
576亩人造苗木林,4608元“卖”给采育场
今年65岁的胡值朝,是土生土长的十八里长峡保护区双坪村人,1970年至1994年先后担任双坪村的大队和村支部书记。1983年底,该县实行了谁植树谁受益的政策,第二年一开春,胡值朝就带着妻儿,在房前屋后的荒山上,挖起窝子,栽起苗木。几年下来,共栽了18万株,荒山造林面积达到576亩,准备用这18万株杉树成为将来发家致富的“摇钱树”。1988年,双坪村又成立了国营采育场,为完善国有林场管理体制,县里对个体山林进行补偿性回收。每亩种苗补助费才8元钱,标准太低,农户们不愿意。而胡值朝找到当时的地方国有双坪采育场场长说:“人不能光为自已想,不能光为自已活着。植树造林,绿化荒山,这是积德积善,造福后代的大好事,虽然吃点亏,但是值”。于是他被着家人,第一个将576亩自有杉树林全部转交给国家。见胡值朝交了林,其他人也就没话说了,跟着交。18万株杉树林,为了大地披绿,为了国家利益,而胡值朝才得到4608元的补偿款,连他们家人整地、造林的工钱都不够,更不用说增值利润了。从哪时起,可以说胡值朝入我们林业部门结下良缘。如今,这片576亩的人工彬木林已长大成材,平均树高12米,单株胸径24至30厘米,经过他多年呵护,从“摇钱树”变成了“聚宝盆”,有人保守估计生产木材8千多立方米,木材价值600多万元。
协采1000余种植物标本,书中没有他的名子
十八里长峡自然保护区地处秦岭地槽区东段南缘,大巴山脉东段余脉北坡,属中山地貌,植物区系属泛北极植物区。区内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现已查明分布植物有172科,905属,2523种。2007年,胡值朝同志退休,退休后又主动要求除防止森林火灾,乱砍滥伐和滥捕野生动植物外,还义务担当了发现收集珍稀濒危植物种以及人工繁育培植这些物种的工作。每当不管哪级植物科考人员来长峡进行科考,老胡总是自报奋勇当起向导,还义务提供了不少珍贵植物标本。仅我国第一部县级彩版植物志——《竹溪植物志》中,胡值朝就提供了近一半以上。除此之外,他在长峡保护区里还发现了4600多亩国家一级保护树种-----红豆杉的原始群落,最大单株树高有28米,胸径192厘米,树龄2200余年。每当保护区管理局干部和当地老百姓问起胡值朝:“1000多个页面植物志书里没有提到你的名字,你有想法吗?”胡值朝平淡地说:“我不图名利,也不会生气,只要把长峡植物宣传了,我就高兴。可惜还有好多没收进书中。”
老胡长期爬上涉水吃住在深山里,炼就了一身硬骨头。继2002年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江明喜,首次在长峡发现第一株世界上宣布已灭绝珍稀濒危植物小勾茶后,胡值朝又几乎跑遍了保护区的每座山头,又找到43株野生小勾茶,其中最大单株树高9.7米,胸径14厘米。小勾茶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1909年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在我国秦岭一带发现并命名,之后90多年就再没发现此物种了。为了拯救珍稀濒危植物小勾茶,胡值朝采集种子,在一处野兽都不能去的悬岩壁坎上建圃播种,第二年种子破土出苗263株。2009年,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派两名教授来到这里考证。专家教授称胡值朝是全世界人工繁育成功小勾茶的第一人,并带去5株幼苗,栽于武汉大学校园实验园内。近年来,胡值朝还繁育了红豆杉2万多株,珙桐一万多株。
护林防猎,人称“胡半仙儿”
十多年的护林防猎职业生涯,让胡值朝充满传奇色彩,也让那些盗伐盗猎者闻胡丧胆。1995年8月,正值野生漆收割的季节,胡值朝带领护林员,在海拔2100米的枪刀崖上一次抓获5名重庆市巫溪县的盗割者。1999年,在与巫溪县交界的天池坝,黄石皮一带荒无人烟的森林里,胡值朝发现生漆多处被盗割,据现场判断,盗贼是夜间作案。于是5天后的一个夜晚,当盗贼再次作案时,被提前隐蔽在附近的胡值朝和两名警察人赃俱获。天黑无法下山,胡值朝和警察就在山上原地看管着盗贼,直到天亮后才带回林场。很多时候,胡值朝带领年轻的护林员巡山,他根据“兽路”痕迹和走向,就可判断出是什么动物、前方有没有盗猎者下的“钢丝套”,因此有人戏称他“胡半仙儿”。
“我哪里是什么‘半仙儿’,这长峡几乎没有我没到过的地方,哪里有什么植物,哪里有什么动物,我都基本清楚,只是还有很多我不认得。跑得多见得多了,经验也就多了”。胡值朝剥开一个烧好的土豆,边吃边说:“现在,长峡自然保护区内建立了三级联防护林防猎保护网络,登记在册的责任护林人员达300多人,与周边的省、市、县内外单位、集体建立了合作联防体系。相对于过去护林员‘单打独干’要安全得多,效果也好得多。”
17年来,胡值朝寒来署往,从不间断,爬山涉水,风餐露宿,当地不少村民看到现年65岁胡值朝一双布满老茧的大手和满脸的沟壑,就说:“你这样干,到底图啥?”他总是淡淡笑着说,“不图啥,这些都是应该做的,现在虽然我老了,但儿女们都长大了,我闲着还不闲着”。就这样,胡值朝硬是坚持每年巡护山林200多天,每天行程30多公里,巡山穿烂解放鞋168双,每月行程约6000公里,这17年下来,据初步估算,共行程10万多公里,相当于徙步绕地球两圈半。
青山不老春常在,桑榆唱晚夕阳红。胡值朝一名普普通通的护林员,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的业绩。他的无私奉献精神。曾多次受到上级各部门表彰,2012年2月,他又被评为十堰市第三届2011年度“感动十堰”人物。(孟正根)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