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 > 正文

【防范化解金融重大风险】持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时间:2023-07-07 17:19:18      字体:  打印  播放

原标题:持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系统坚持“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基本方针,持续推进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和重要阶段性成果。

坚持结构性去杠杆,宏观杠杆率过快上升势头得到遏制。坚持精准拆弹,“明天系”、海航集团等重点集团风险防控取得积极进展。出台资管新规并给以适当过渡期,影子银行风险得到初步治理。以“在线修复”为主稳妥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推动包商银行、辽宁城商行、恒丰银行等改革化险。深入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网络借贷、虚拟货币交易等存量风险大幅压降。加强风险监测和早期纠正,推动发挥存款保险处置平台作用。

总的来说,我国金融风险由前几年的快速积累逐渐转向高位缓释,已经暴露的金融风险正在得到有序处置,但经济运行周期性、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新老问题交织叠加,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严峻,金融风险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演进趋势。

首先,后疫情时期经济恢复仍有“伤痕效应”,需防范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的“同频共振”。当前我国经济仍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新冠疫情影响和当前国际局势相结合,形成了特别复杂也极为罕见的外部冲击。经济运行的下行压力以及经济运行和走势的复杂性,都可能推升金融风险。新冠疫情期间发达国家宽松货币政策形成全球债务风险。为应对高通胀货币政策快速收缩引发市场“阵痛”与“伤痕”,不排除有剧烈金融市场波动包括汇率波动。由于境内外经济金融周期不同步,政策分化明显,同时维持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难度加大。

其次,房地产行业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外溢,需防范相关地区、行业风险与金融风险的复合叠加。金融风险一般来自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受到各种冲击后的剧烈波动,以及金融机构因实体企业困难而导致风险资产上升,相互交织累积可能会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疫情反复冲击下,信用违约事件时有发生,一些企业集团、房地产企业一度扩张过快、高杠杆经营,尤其是头部企业一旦受到意外冲击导致资金链断裂,可能波及金融机构。一些地方政府债务负担较重、负债率较高,一旦发生债务违约,相关风险可能传导至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

再次,外部风险溢出冲击金融平稳运行,需防范金融风险的跨市场、跨机构和跨境传染。当前,美欧等经济体采取激进加息措施以应对高通胀可能带来的外部风险。跨境资本流动将成为金融风险跨国传染的重要渠道。2021年以来,全球资本流动大幅提速,短期资金占主导,不少国家出现股市下行、资本外流。2022年,有20多种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对美元汇率跌幅超过15%,外部风险敞口进一步增大。欧美银行连续出现“爆雷”,市场信心受到较大冲击且短期难以恢复,避险情绪显著增强。如果这些风险相互关联叠加,或将对全球金融市场形成新的冲击。

此外,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和金融科技越来越深度介入金融业,给传统的风险识别、风控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带来新的挑战。

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防范金融风险还须解决许多重大问题。我们必须对各类金融风险保持高度警惕,持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640

2023420日,第五届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金融峰会在重庆和新加坡同步开幕。图为参会人员观看中新金融峰会成果展  何蓬磊∕摄

加强党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把党的建设、领导和管理与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有机融合,既尊重市场规律,又发挥制度优势,在防范化解风险中进一步推动金融领域规则、规制、管理和标准等领域的改革创新和对外开放,做到建立制度和强化制度执行同步推进。

统筹支持实体经济与防控金融风险。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时保持定力,避免政策过急、过快,避免市场情绪和预期强化,为应对新的不确定性留足空间。在推动经济复苏,以及支持经济薄弱环节过程中,秉持市场原则和长期主义,注重可持续性。坚持“在线修复”,在发展中逐步进行风险处置、释放压力,特别要防范“处置风险的风险”并由此对实体经济造成冲击。

持续推动金融风险防范化解。进一步优化完善房地产投融资体制机制,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推动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稳妥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建立市场化、法治化的债务违约处置机制,分类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通过市场化盈利逐步偿还稀释存量债务。稳妥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防范大型企业债务风险,加强对实体经济高杠杆行业企业资产质量的宏观分析。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建设。发挥存保公司风险处置平台作用,健全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管理制度,加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建设。有序推进金融领域高水平对外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统筹平衡好扩大开放与风险防范的关系,有效应对和防止外部冲击和大规模跨境资本流动引发系统性风险。更好发挥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进一步推动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好管理汇率风险。构建多层次、多维度、全流程的跨境资本流动监测评估体系,统筹推进风险动态监测、识别和评估。

提升金融监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强化金融监管部门与司法、行政机关协作配合,进一步完善对各类相关公共数据、准公共数据及相关产品的监管。进一步提升金融监管的科技运用和创新能力,通过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不断提高监管效率和准确性,使金融监管更加智能化、精细化。(作者为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

来源:《时事报告》2023年第5期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