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德芳,男,1944年6月生,中共党员,竹溪县老年诗书画研究会会长、党支部书记。
喜欢积德行善的夏德芳,不但诗歌,散文成绩斐然,还会书法、绘画,尤其是他的指画,多次获奖。可就是这么一个痴迷艺术的人,并不是我们想象的从大学校园走出来的高材生,也不是文化事业单位的专职工作者,而是起点很低,来自道路养护单位的退休职工。
夏德芳的童年极为不幸,6岁得了天花,左眼失明,7岁丧母,8岁上学,14岁时,虽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一中,却因条件贫困,只能辍学。为了不被饿死,1959年参加开山修路,从此变成了一名养路工。
命运要考验一个人,常常不择手段。困苦的生活环境,让夏德芳对爱有了最原始的渴望,也使夏德芳明白,渴望被别人爱的人,要学会爱别人,而为了有能力爱别人,首先要学会自爱。这种想法激发了夏德芳强烈的学习热情。
为了能更快更好的提高自己,他先后拜竹溪县一中的美术老师厉明亮、县文化馆囯画老师王国屏、水粉画老师沈国兴为师学习绘画艺术。日积月累,学习内容也越来越丰富,美术字、花鸟字、手风琴、小提琴、口琴都被他一一掌握。
平时,夏德芳除了工作,基本上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对诗、书、画的学习上,他读经典名著,背古今诗词,练字画画的痴迷之举,常常遭到嘲笑与非议。那时物质条件差,经济落后,笔墨纸砚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有时也成为家庭建设的累赘。
夏德芳的自学从不间断,即使获得大专文凭后亦然。在长达34年的学习中,他五次参加全国性专业教育机构的函授、培训学习。这期间,大多数时间是书信往来。无数次长夜里的伏案,无数次黎明后的等待,只为了能得到老师们的批复。
国家越发展,公路修的越远。常年生活在基层,生活在偏远山区,锻炼了夏德芳直面坎坷与苦难的勇气,也使夏德芳看到了养路工的平凡和伟大,感慨体悟之余,他决心要用手中的笔来描绘家乡巨变,来关照百姓生活,来彰显时代精神!
1978年,夏德芳创作的,反映竹溪县养路工工作的水粉画《雨夜查路》,获得湖北省群众艺术馆的青睐,成功展出。1989年11月7日,夏德芳散文作品《祖国啊,我对你说》,获“全国交通杯大赛•金路杯”文学创作二等奖;2014年5月,夏德芳系列指画作品被“中央数字电视台”书画频道连续展播;2016年11月4日-20日,夏德芳的《清泉石上流》等6幅指画作品,获邀入展“湖北省美术馆美术展”。2018年1月28日,夏德芳指画作品被“首届中国作家书画展”收藏,夏德芳本人被聘为书中国作家书画院书画家;其中,现代诗《既然》,还被中国作家出版社收录出版。
这些成绩的取得,极大的鼓舞了夏德芳的求知热情,庄严了他的理想追求。也让他为自己赢得了尊重。
扶危
由于深爱传统文化,夏德芳的骨子里总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由于自小的坎坷经历,使他对别人的苦难,总是抱有深深地同情。
有一次,他所在的田垭道班,因施工需要住在水坪镇刘德顺家养路,时值刘德顺身患重症,无钱医治,生命垂危,家里还有几个小孩需要照料。夏德芳怜惜他,同情他,发工资时,把自己仅有的14元工资款全部捐给了刘德顺。
往往在他帮助别人时,并不是他有多强大,而恰恰是因为他的内心有多脆弱,这种“脆弱”,使他屡屡扶危。
1978年,某日,夏德芳去在油路指挥部办事,碰到卜大贵(养路段机械大队职工),看到一个14岁左右的女孩眼泪汪汪的,卜大贵指着女孩对夏德芳说:“这个女孩叫夏德珍,是我远房亲戚,说起来还是你们一夏的,他父亲叫夏明新,是天宝熊皮沟村的生产队长,为了救火,受伤致死,母亲改嫁,现在她和一个聋哑的大伯,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奶奶相依为命,我们现在条件有限,帮不了她,你看看你能不能帮帮她?”夏德芳听后,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过去,顿生怜悯,就问夏德珍:“你还想继续读书吗”,“想!”“那我帮助你!”就这样,夏德芳把夏德珍带回了家,回家后,夫妻俩一商量,决定管吃管住管学费,供养夏德珍读书,只要她愿意好好读书,一直读到毕业为止。夏德芳夫妻俩是这么承诺的,也是这么做的。
几十年来,夏德芳资助了不少困难学生。夏德芳经常说:“我自己小时候因家庭困难中途辍学,但现在时代好了,不能再让孩子上不起学”。
1981年,夏德芳被组织上提拔为班长,因为工作成绩突出,1982被郧阳专署评为“先进工作者”称号,不但入了党,还被组织上安排去北戴河疗养。再后来,他又被组织上提拔为公路管理站站长,管辖十一个道班的公路养护工作。这使他更加懂得感党恩报党恩。
济困
夏德芳说,“爱要恰逢其时,虽然我力量渺小,但却不能因为力小而不为,不能因为善小而不为”。
2009年,在北京建筑工地打工的天宝乡龙潭村村民夏德春,因工伤导致右腿粉碎性骨折,雇用方放任不管,拒不赔偿。而夏德春本人及其家人,都没念过什么书,也没有处理棘手问题的能力,面对突降横祸,一时六神无主,陷入绝境。夏德春经人介绍,求夏德芳帮忙。夏德芳闻讯后义无反顾,万忙之中挤出时间,两次赶赴北京,无偿帮助夏德春进行投诉、调解,想尽各种办法,最终如愿为夏德春争取到工伤赔偿款近10万元整。
2010年7月,夏德芳听说家住竹溪县水坪镇金洞岭村的孙琮英,摔了一跤,屁股摔骨折后,卧床发炎腐烂,儿孙不管,为了可怜这九十多岁的老人,为了尽可能的关照老人的尊严,在和妻子一起探视后,积极支持妻子给瘫痪在床的老人洗澡,时值酷暑,老人下身已经长满蛆虫,经过清洗后,老人的痛苦得到缓解。
夏德芳还经常关心其他生活困难的老人,给予他们生活上的帮助。比方说,竹溪县水坪镇洞子沟村胡柳树垭村91岁老人纪光荣,生活无人照顾,夏德芳听闻后经常去看望他,给他送钱送生活用品;泉溪镇锅厂村贫困老人明昌秀腿部骨折,夏德芳拿钱去看望她,鼓励她,使它很快恢复了健康;他每年两次去看望水坪镇黄龙村贫困老人童德秀;水坪镇沙坝村贫困老人夏明忠、夏德玖、以及夏德候的妈妈;看望泉溪镇双竹林场狮子垭村的贫困老人夏明志;为水坪镇癌症患者丘建荣透析募捐……
为了让爱行稳致远,为了让爱值得信赖。夏德芳还在夏氏宗族中建立爱心团队,带领更年轻的族人,对宗族内急需关怀帮助的人,送去关爱与温暖。
这些年来,夏德芳及宗亲爱心团队累计探望和关怀急需帮助者40余人次。另外,夏德芳个人还无偿为宗族亲友写诉状,打维权官司10余起。
笔者曾经请教夏老师,“你自己家条件并不算好,为什么要这么乐此不疲的帮助别人?”夏德芳说:“小时候,有一年冬天,我打着赤脚走在东门雪地上(竹溪县古城门),当时看到一个人竟然真的没有脚,我突然发现我好幸福,我还有脚!我再也不可怜自己没有鞋穿。看你跟谁比,反正我觉得我比别人条件好些。当我帮助别人时,他快乐我也收获了快乐!”。
奉献
夏德芳非常注意锻炼身体,他认为,只有自己身体好了,才有精力帮助别人,才有能力搞好公益,才有实力奉献爱心。他是这么想,也是这么践行的。
夏德芳自退休加入了文化志愿者队伍以后,非常珍惜这些宝贵的文艺活动空间,积极发挥“五老”作用。2018年,夏德芳当选为竹溪县老年诗书画研究会会长,后担任该组织党支部书记,他带领协会50余名会员帮助15个乡镇文化站建立了书画室。先后在中峰镇中心学校、蒋家堰镇黑龙洞建立了创作基地,为留守儿童现场教学,写字绘画,赠送书画作品;同时到竹溪特校给学生们送温暖,为曾家沟贫困户、西关街社区、丰溪镇周家坝村等地写对联、赠送书画作品,宣传传统文化,播散文化种子,培养人文精神。
二十年来,夏德芳组织或参与各类文化下乡活动数百次,发表国画、指画、书法、诗歌、散文作品等数十篇。带领竹溪县老年诗书画研究会,举办书画摄影剪纸展览10余次。免费为城乡群众送去的书画作品达3000多幅。编辑出版《老年诗书画研究会会刊》多期。竹溪县诗书画研究会连续4年获得“全国重阳书画展”优秀组织奖,2018年被中共十堰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授予:全市离退休干部“示范党支部”称号。
夏德芳独特的生活经历,使他深刻的见证了伟大祖国的巨变和成长,使他更加热爱今天的美好生活。在他看来,对工作,对慈善,对文化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过程,恰恰也是他检验自己工作能力,构建自己精神家园,和完善自己道德品质的过程。
回顾夏德芳的兼爱成长之路,我们发现,他始终是惜时如金的自爱自强,始终是有情有义的慷慨奉献。
正所谓,老夫聊发少年狂,刚进城,又下乡,书画楹联不缺场,现场教学示范忙。为报盛世惜今朝,频提笔,墨正香,文艺惠民,老当益壮!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