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福平,1970年出生,中共党员,竹溪县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站站长。十多年的救助管理,始终保持一颗“爱心”照顾呵护着流浪乞讨人员,让他们在迷途中感受温暖、重拾信心,给他们新生活的希望,努力帮助他们重回到家人亲朋的身边。她,为人重燃生命之火。
打开竹溪县救助站的救助史册,你可见到唐福平为数不清的流浪乞讨人员所付出的艰辛努力。现已年过半百的唐福平,是土生土长的竹溪城关人。她参加工作就在县社会福利院,从最初的福利院护理服务开始做起,用心照顾福利院里老、弱、病、残的服务对象,作老人的儿女,当孤儿的妈妈。2004年竹溪县救助站挂牌成立,与竹溪县社会福利院合署办公,组织上安排唐福平负责救助站的工作,同时也管理着社会福利院的日常事务。
一开始,看着被自己好不容易劝到站的流浪人员,一身脏臭、蓬头垢面的,根本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但经过10多年来救助历程,唐福平积累了不少工作经验和方法,以她的热情与智慧,点燃了一个个身处危困人员的生命之火。她救助过数不清的流浪乞讨人员,她每天都重复做着非常枯燥的工作,巡街、劝导、接到站的人首先给洗澡换衣服、理发、安排饮食,等他们吃饱后,再根据人员情况展开寻亲、送返等工作。
记得2011年夏天,竹溪水坪镇派出所送来一个11岁的哑吧男孩,该哑吧男孩刚来到救助站时衣服破烂不堪,也没有穿鞋子,脸上只有牙齿是白的,其余全是黑的。唐福平首先把这个哑吧男孩搂在怀里,像是看到自已的孩子一样,心痛得眼泪都流了出来,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唐福平把这个可怜的男孩带去洗澡、换衣服、理发、剪指甲、吃饭等一切安排好后,让这个孩子好好睡一觉。等办完这些后,已是下午5点45分,唐福平才坐下来歇一会儿,然后对大家说,你们都回去吧,今晚我在这儿陪他,有什么情况我会随时和大家联系的,你们放心吧。可是唐福平也是一个有家庭有孩子的人啊!工作也很忙,但是她对这份工作还是非常认真,非常执着,默默的为救助工作奉献着她的力量。
2012年5月9日,唐福平刚上班就接到举报电话,说水坪镇派出所在康家岭路段发现一名走失妇女,需要帮忙找到他的亲人。还没等救助站的人出门,派出所两位民警就把人送来了,是一位年龄约40多岁妇女,衣服不算太脏,神情疲惫。唐福平先是为她洗澡、换衣服、再让她吃饱饭等一系列服务又让先她休息。
当日下午上班后唐福平开始对走失妇女询问了解情况,经过询问该妇女不会说话,不识字更不会写字,其他工作人员不禁感叹“又遇到这样的人,怎么办”?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样的救助对象给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带来很大困难,帮其找到详细的家庭住址及亲人太不容易了。从外貌看,她很憨厚,因此,唐福平及救助站的全体干部职工断定她是从家中走失不久,但此女身上找不到任何能说明她身份的物品,而我们工作人员也不会手语,更不能用语言和她交流。然后唐福平就和当地乡镇民政所联系看是否属该管辖福利院走失的院民,最后等来的消息都说不是,那时我们工作人员有些泄气了!大家沉思着,眼晴互相对视。
到了第六天的时候,唐福平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走失妇女的照片发到群网,通过在工作群里以人多的方式看看能不能有人认识她。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过了没一会儿,就有人联系说:“我认识她,是水坪镇杜家沟村一组村民”,经过和水坪镇人民政府、公安部门、民政所联系,最终,确认了哑吧妇女的身份。第二天,唐福平把走失多日的哑吧妇女送到了家中,跟其家人宣传了相关救助政策,并对其家人说:“给她做个卡片吧,缝在衣服上,并写清楚姓名、家庭住址和联系方法。”同时也呼吁有类似易走失人员的家庭,给他们也制作这样的卡片带在身上,以便走失后及时联系家人。她的家人当时激动的说:“我们到处寻找,生怕她在外面出什么意外事故,没想到你们把她照顾的这么好!感谢你们!感谢政府!”
2016年年底,唐福平在中峰镇街道巡查时捡到一位脏兮兮的老人,瘸着一条腿,一走一拖,是个哑巴。接到救助站后,唐福平立即安排人员给老人洗头洗澡,换上干净的衣服,刮胡子剪头发后,老人立马清爽干净了。经过检查,老人的脚踝上一寸的地方有核桃大一块皮肤溃烂,快看到骨头了,她联系上医院安排老人先去治疗腿伤。因老人不会说话,无法从老人哪儿获得任何线索,只能通过救助站与各乡镇联系有无人员走失或是否认识此人,经过多方查找问寻,都没有找到其家人和户籍信息,只能暂时滞留在院。
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后,伤口稍好,唐福平接回老人站内护理,她每天给他擦洗上药,为了养伤,他给老人弄来轮椅、拐杖,并且教会老人使用。老人的伤口非常顽固,看着创口缩小快好了,却又慢慢化开了,反反复复的溃烂,医院去了一次又一次,效果都不好,反而进一步恶化了。去年,在医生的建议下做了截肢手术才彻底治好了溃烂,现在老人坐着轮椅出来晒太阳都能自如了。根据相关政策,唐福平给老人取名字叫明政勇,一直受伤治疗说明他很勇敢,是民政救助的受惠者,要不忘党恩,取民政谐音。于2017年重新登记户口后、按照社会福利院集中供养特困人员标准办理相关手续报批,现在老人已在福利院幸福的生活着。
2017年10月7日下午5时,救助站接到城关派出所送来了一对小孩儿,大的男孩儿六岁,小的女孩4岁。是民警接到群众举报出警调查,发现这对小孩儿被一男子遗弃,在他一同丢弃的背包中找到一张住宿通知单,上面留有该男子信息,名叫樊创峰,河南人,留有身份证号,民警找遍竹溪所有宾馆酒店,都没找到该男子。唐福平看到这么可爱的孩子被遗弃,觉得不可思议,这父母怎么这么狠心呢!她把满眶的泪水忍下,细心的照顾呵护孩子,做孩子吃喜欢的饭菜,给孩子清洗,同时,她在孩子的只言片语中,知道孩子亲人的蛛丝马迹,得知男孩叫樊一诺,女孩叫樊嘉怡,他们是来找妈妈的,现在爸爸也找不着了。她不断的安慰着他们,为了分散孩子注意力,她陪着他们玩耍、做游戏,陪着他们入睡。到了第四天,樊嘉怡发烧了,病的很厉害,唐福平急忙抱着孩子到医院,医生诊断为肺炎。小嘉怡住院治疗期间,唐福平一直陪伴在旁,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着,期间有其他工作人员换班,可嘉怡习惯了她的照顾,都不让别人靠近她。
经过派出所调查,樊创峰没有登记结婚,一诺和嘉怡也没有登记户口,是非婚生子女。通过河南救助站了解到,樊创峰家里非常贫困,本人外出没回家,也没有孩子母亲消息。通过父母联系到本人后,公安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一个月后,樊创峰自愿到救助站接两孩子,离站时,一诺和嘉怡抓着唐福平的手不舍得丢,都说谁疼孩子孩子跟谁亲,还真不假。
2018年6月,救助站接到天宝镇送来的流浪老人钟志勤,他身体非常虚弱,唐福平第一时间将他送到县中医院救治,经检查钟志勤患肺癌晚期。唐福平本着“先救治、再救助”的“以人为本”救助服务理念,一方面按医生的方案救治,一方面加紧寻找他的亲人和归属地。唐福平通过询问钟志勤,对接城关镇东风村调查,得知钟志勤原在东风村的叔伯哥哥也在多年前搬到十堰市里,本人20多年一直流浪在外,村里不知情,城关派出所的户籍已于2014年注销了。现在找到钟志勤,恢复户籍需要调查核实,因时间长,知道的人太少,调查工作造成不小难度,致使他的户籍三个多月才恢复,才办理相关的社会救助。在这三个多月的时间里,钟志勤一直在医院治疗,唐福平几乎每天下班都去看他,陪她说说话,问问他饭菜吃得是否舒服,需要怎么调节等等。钟志勤说在他病痛折磨的难受之时,唯一的精神支持就是等待唐福平的看望,之前生病都没钱上医院,更没有人对他这么好过。户籍恢复后,钟志勤被村委会接回,因病情恶化很快就去世了。钟志勤在救助期间仅医疗费用就达到六万多元,充分体现党和国家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殷切关怀,受到了广大群众和救助对象的广泛好评,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今年3月,救助对象曾忠根的情况和钟志勤类似,小时候是抱养到城关镇家庭的,他20来岁离家后几乎没回来,养父母去世后,30多年间的数次户口普查早没了登记。一辈子没有成家,身体强壮时在外做工,年老体衰了四处流浪,被送到救助站时重病缠身,唐福平立即送他到医院检查,高血压、心衰竭,肺炎等一堆病啊,唐福平以家人的身份跟医生磋商更好的治疗方案住院治疗,再加上细心的饮食调理,曾忠根于一个多月后痊愈出院。经过紧锣密鼓的调查取证、户籍登记、社会救助申报等工作,现在曾忠根已是一名社会福利院集中供养的特困人员,衣、食、住、用、医都有了保障。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唐福平所做的流浪乞讨人员工作是脏、乱、臭的,但她却是求助对象心中的“天使”。她用心温暖心,用爱呼唤爱,用自己炽热的感情帮助这些流浪乞讨、生活无着落人员。正是像唐福平一样的矜矜业业,爱岗如家的救助人员执行着党的好政策,把这些好的民生政策落到实处,切实依法维护了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重放生命之光。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