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665户村民,一户一策制订经济发展计划;建立电力爱心超市,为乡里乡亲提供贴心服务;成立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深入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今年以来,作为退役老兵的竹溪县天宝乡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李奎每天忙得像个陀螺,起早贪黑奔走在富民强村的路上。
挺拔的身姿,健硕的体格,总是面带微笑……退役多年的李奎,依然用他最美的“军姿”,在广大村民心中树起一面耀眼的旗帜!
产业发展“引路人”
今年52岁的李奎,1993年在部队服役受伤致残退伍,1994年参加工作后一直在国网竹溪县供电公司乡镇网点工作。2021年8月,单位派他担任竹溪县天宝乡茅草坪村、双河村、蒿坝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自此,他扎根山村,以一名退伍军人的担当生动诠释作为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第一书记,驻村不仅是驻人,更要驻心。”李奎驻村后,面对党员和群众,他带头作出表态。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李奎通过入户走访、户院会、党员代表会,深入了解群众所需所盼,详细制订产业帮扶计划,推动驻村工作队与乡镇、村组密切合作,大力发展生漆、茶叶等特色产业。其中,茅草坪村发展生漆1200亩,新建(改造)茶园200亩;双河村发展烤烟60亩、茶叶398亩、山桐子156亩、生漆400亩;蒿坝村发展烤烟1000亩、魔芋1000亩,培育牛羊鸡养殖大户3家。
得知村集体100多亩老茶园几乎撂荒、急需管护,李奎自主筹资5万元现金,优先安排困难户“垦荒”,每人每天劳动报酬100元,既管护了老茶园,又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让老百姓增加了收入。
群众身边“贴心人”
助人为乐是党员本色,也是李奎的日常习惯。
去年5月的一天,茅草坪八组村民杨广英清晨6点钟就敲响了李奎的门,原来是她丈夫在山西建筑工地打工,不慎从高空坠落。情况危急,加之杨广英本身体弱多病,上有年迈母亲,下有两娃读书,凑不够路费去山西照顾丈夫。没有办法,只有找驻村书记。
“救人要紧,实在不行,咱们想办法先出钱!”李奎跟驻村队员商量后迅速作出决定。在李奎等人的帮助下,杨广英也如期赶到山西照顾丈夫。
天宝乡百花沟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93岁的汪成秀老人,儿子因病去世,儿媳随孙女到广州打工,一个人生活非常不易,李奎经常看望老人,洗衣、做饭、扫地,像亲儿子一样,见啥做啥。
去年疫情防控期间,天宝乡做了6轮核酸检测。每次李奎都带头搭建核酸检测点。由于山区山高路远,每次做核酸检测,李奎都会安排车接送60多户村民。有行动不便的,他开车带着医护人员上门服务,确保一户不落。
“李书记,我儿子上大学,你看报啥专业合适?”“李书记,我的茶园有了虫害,请你看看有啥办法?”“李书记,我家养的土鸡卖不动,请你帮帮忙......”驻村两年来,李奎成了三个村的老百姓最信任的人。
“我也是在农村长大的,是党培养了我。作为驻村书记,群众的小事就是我的大事。”这是李奎经常讲的一句话,他是这么讲的,也是这么做的。
助农富农“带货人”
土豆、辣椒丰收了,蜜蜂箱割蜜了,牛羊长肥了……怎么把农户的特色产品销出去,是李奎的心头事。
卖土豆的季节,李奎积极联系单位开展“国网赋能销售帮扶”活动,让村民把土豆送到村委会。李奎通过“线上+线下”吆喝,当天为茅草坪村村民销售土豆3万多公斤、创收4万多元。
随后,他又帮助村民销售土蜂蜜、春茶、土鸡,直接、间接帮助村民增收近20万元。
去年6月份,受疫情影响,农民外出务工难。李奎联系多名农民工到自己朋友工地务工,月收入保底8000元以上。
天宝乡茶叶产业车间配电问题是乡镇党委政府“头疼”已久的难题,李奎知悉后和同事第一时间实地查看供电设备负荷运行情况,随后协调国网竹溪县供电公司抽调专班现场办公解决,为天宝乡节约40多万元费用。
“驻村,驻的是赤诚、是热爱、是态度、是信念、是笃行。”李奎说,“我曾经是子弟兵中的一员,‘子弟’是人民群众的子弟,随着时间转变,可能职业和身份会变,但入党誓词、对群众的鱼水感情永远不会变。”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