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 > 正文

呵护青少年心理健康,让“花朵”向阳而生

时间:2022-09-05 18:00:27      字体:  打印  播放

呵护青少年心理健康,让“花朵”向阳而生

青春期是孩子成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在这个时候如果不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就会给他们的一生都带来影响,那么如何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意识的培养和教育,我们要先从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说起。

01  不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多么重要。

但在不同父母的教育方式下,孩子的性格也会有所偏差。

比如一些父母在发生争执时并未刻意避开孩子,甚至当着孩子面大声争吵,长此以往,耳濡目染,很容易对孩子内心造成负面影响。

但如果父母从小以科学的教育方式引导孩子,为其树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给予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事物,那教育出来的孩子肯定会大不一样。

现在独生子女居多,如同温室里的花朵一般被细心呵护着,没有经历过挫折,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遭遇困难,就很容易产生心理负担,形成心理障碍,最终导致心理疾病问题的出现。

02  不恰当的学校教育模式

学校是青少年学习的重要之地,如果学校、老师在教育思想、方法以及行为上采取了不恰当的引导,也容易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带来影响。

比如部分老师偏爱优生而歧视差生,对于差生的心理以及学习积极性而言无疑是个不小的打击。或是有的老师以家庭条件作为评判对一个学生好坏的标准,同样是对家庭条件稍差的同学的一种差异对待,会对其幼小心灵带来伤害。

长期处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会加大部分同学的自卑心理,造成心理压抑,从此看低自己,一蹶不振或是心生嫉妒甚至产生报复心理。

03  负面的社会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人们享受科技进步的同时,一些低俗、不健康的内容也逐渐渗透进来,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另外,一些网络攀比、炫富行为也在潜移默化地蚕食着青少年尚未真正成熟的内心,造成心理负担,引发社会矛盾。

青少年常见的心理疾病

1.厌学

(1)厌学的表现及其危害

厌学是指内心厌恶学习的倾向和逃避学习的行为。表现为把学习当成负担,听课不能专心致志,老惦记着玩点什么,没有主动读书和学习的习惯。

厌学会导致学习失败,直接影响智力发育和能力提高。人的智力有 20%以上是7~12这5年间形成的。

(2)厌学的原因

①错位的价值观念。许多学习习惯差的孩子所在的家庭中均存在轻视教育和轻视学习的价值观念。

②荒漠家庭的文化氛围。只知吃喝玩乐,不思努力进取,这也是很不利于孩子学习的。

③教师、家长教育不当。一些望子成龙又不懂教育的家长,直接充当家庭教师和警察职务,过分唠叨,过分斥责。这不仅容易伤害孩子自尊心,还干扰了其正常的学习心理,同时使孩子形成一种偏见,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完成老师的作业,父母的监督成了其学习的先决条件。这种被动的学习是很难奏效的。

2.学习疲劳

(1)学习疲劳的表现及其危害

学习疲劳是指连续学习之后,学习效率下降,身心症状增加的一种心理与生理的异常状态。有两方面表现:一是生理疲劳。表现为大脑疲劳,外观可见其反映迟钝、动作失调、肌肉麻木、局部痉挛和头痛悲痛等。二是心理疲劳。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情绪躁动、忧虑、厌烦、倦怠以及无聊等。

学习疲劳不仅能使学习效率和成绩下降,还能引起神经衰弱、消化功能失调等慢性疾病。

(2)学习疲劳的原因

①大脑疲劳积累。长期满负荷或者超负荷的脑力劳动,致使大脑的兴奋与抑制系统失调。

②缺乏规律的生活与和谐的学习环境。

③遭受不良刺激而产生严重的挫折感。

3.考试焦虑

(1)考试焦虑的表现及其危害

考试焦虑,是面临考试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有的学生,考前失眠,甚至吃不下饭。严重的临场心率加快,呼吸加剧,多汗、尿频、头痛,惶恐不安,多余动作增加,或者胡乱答卷子,早早离开考场。

多数人面临重大考试总会引起一些心理压力,产生一定程度的考试焦虑,这是正常的,没有害处。但是过度考试焦虑则对对学习有极大的危害,容易分散和阻断注意过程,干扰回忆过程,对思维过程有瓦解作用。同时,过分的考试焦虑对心理健康威胁较大。

(2)考试焦虑的原因

①缺乏自信。

②把考试看得太重。

③期望值过高。

如何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意识的培养?

1.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要定期开展心理教育课程,引导学生掌握多种心理自护方法,学会调节自我心理。

要设立心理辅导教室与心理辅导员,鼓励学生将心事分享,并积极开导、疏通学生心理障碍。

同时,要不定期开展一些积极向上的活动,如播放优秀电影,举办相关话题演讲比赛或是游戏等等,以此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

2.加强家庭、社会正能量引导

青少年的父母及其长辈除了要多多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之外,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尽量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心理教育环境,对孩子进行正确、科学的教育与辅导。

同时,学校也可以开展相关心理健康培养课程,教会父母如何了解子女心理,如何进行沟通与交流。

另外,社会也应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积极宣扬正能量故事开展相关公益活动,并鼓励青少年与父母积极参与其中,营造出良好的社会风气与氛围。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的方式可以帮助青少年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但归根结底,我们必须要有重视的意识,不能只是纸上谈兵,空谈而已,要切切实实地去做。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