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湖北昶禾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竹溪县融媒体中心承办的“昶禾杯”大美竹溪美文征集大赛,自7月30日发起征稿以来,受到广大网友的关注,踊跃来稿。经遴选与主题契合度高的优秀作品逐期刊登,敬请关注。
故乡的云,和来自历史的星星
一到冬天,我就会想起夏天的事情,一到毕业,我总是容易想起读书时候的事情,一旦成为一个旅人,我总是会想念家乡的所有事。钟鼓楼不再敲响钟声但默默倾听着竹溪城的热闹与攒动;炸油饼的香气扑鼻,让人回忆起幼时冒雨也要去买,只为尝到清晨的第一口酥脆;西关街摇身一变,武陵不夜城正如多彩的画卷,让人忍不住多读一页。云物如故乡,故乡的云总在召唤,许多旅人被风霜磨破了衣角,衣服旧了,只有破洞是新的。但总有一天,我会回到老故乡,穿着旧衣裳但眼睛亮着光。
幼时我就住在钟鼓楼下,母亲也在城东工作。如今东门街不断修整改造,旧貌换新颜,没有了往昔的泥泞与不便。但对于那些岁月的认识,回忆总是美好。小时候的假期,叔叔带我去东门过早,我总是买好东门街头一家包子打包,往街的更深方向行去,就到了杂粮铺,叔叔在店里等我。待吃完包子和油条,肚子已经圆鼓鼓了,扬言二日再也不来。可到了二日,叔侄二人再次准时出现在店里,寒冷的冬日,店外的蒸笼正冒着热气,我心中的暖风也从这里来。
东门街也有我的伙伴,认识她的时候她还太年轻,我还太小,说一千句再见也不会放在心上。时光流转,2023年12月30日,武陵不夜城盛大开幕,山二黄剧团的表演将会成为不夜城最绚烂的色彩。母亲告诉我,你幼时一直追着跑的姐姐现在在县剧团工作。我想象过很多次,如果再次相见,她还是否记得我这个妹妹?开街当日,路上行人很多,道路两旁的树上挂着彩灯,如果那夜下雪的话,路面应该会留下密密麻麻的脚印和车辙印,因为文化的创新与融合,更是竹溪文旅部门的合力,让特色文脉与现代文旅紧紧相拥,让这座美丽的小城重焕昔日光彩,散发新的魅力与从容,这是多么令人动容的景象。
“戏婉转,舞翩跹,粉墨红尘一梦间……”,随着歌舞的节奏声娓娓道来,这场沉淀了百年的戏曲画卷展现在人们眼前,人声鼎沸,大家热热闹闹地簇拥着,就连孩童的眼睛里都闪耀着期待的光辉。幼时来西关街,老店林立,我们会采购一些生活用品就回家去,如今再来,竹溪文旅给了武陵不夜城一个讲好家乡故事、呈现家乡戏曲风韵的舞台,让人流连忘返。我不知道那个夜晚戏剧表演的演员里有没有我幼时的玩伴姐姐,可就像那颗正击中眉心的子弹一样,有的人可能即刻就能感受到和家人朋友在一起的温暖时刻,有的人要在二十几年后的相同场景里回忆往事,有的人可以通过眼前的一场精彩绝伦的戏剧表演回忆某位旧朋友,就算再大的风雪,我也想来见见你,赋予那句“再见”以意义,然后与此时此刻眼前的景象相连,驱赶冬日的寒冷,触摸热切的现实。想到此,心中涌入一股暖意。从东门街到西关街,从浓缩溪城小吃文化和民风民俗的聚集地到武陵不夜城,从东到西,连成一条线,两边是人心,如同北京的中轴线,每一代人都在为它们注入生命力,它们也承载着每一代人的故事。
春日是采茶的时节,竹溪的茶叶更是久负盛名。小小的一片茶叶从生长到在茶杯中飞舞,要经过采茶、揉捻、炒茶、压制,和人一般,要顶得住风霜也得经过千锤百炼。童年时,我也随家里的大人们回老家采茶,大人们在茶园里采茶,孩子们在茶园里玩耍,将一片新鲜茶叶放进嘴里,能够品尝到茶叶的甘甜。若是劲头足跟着大人们一起采摘,小手指也会变黑,那是劳动的光泽。夜晚的茶厂灯火通明,机器轰隆隆地响,整个屋子都弥漫着茶香。我们早早背着大大小小的茶篓去排队,待把茶叶炒完,就到了凌晨。回家的路上困到睁不开眼,但是在茶园里的时光现在回忆起来总是很甜。小时候爱唱的《梦在竹溪》总在耳边回响,如今竹溪县继续大力发展茶产业,让茶叶不仅成为我们的经济产业,更成为文旅的亮点吸引八方来客。
“春茶吐新绿,采摘正当时。”今年春天,我们驱车前往龙王垭知青茶园,向坝的民歌传承人在绿意盎然的茶园里为我们带来了一场民歌盛宴。举目远眺,四月暖阳洒在身上,戴上太阳眼镜,早已忘了身居何所。小时候听动人的“你浇灌那万亩茶园,铺满漫山遍野绿翡翠”,如今眼前的传唱人,用富有竹溪特色的歌声奏响新时代的旋律。回头看,雨洗青山四季青,向前看,阴晴云雾漫山川。不变的是我们对茶业的坚守与传承。
溪城的东门街、山二黄华彩和茶园的茶香吸引外地游客纷至沓来,为这座城带来了活力与继续探索的动力,更为我们生长在这里的每一个人心中都保留了故事与温度。宏大中尽显细微幸福。随着发展的变迁,人们可以通过更加多样化的方式与途径找回每个人属于自己的故事,看见自己,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还有我们每一个个体,都在焕发新的生机。
“见前面一条山路,都是些新落花、旧落花,铺成锦地……”
( 责任编辑:邵博汉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