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 > 正文

文明在竹溪!今天带您来这儿打卡

时间:2023-11-15 15:26:07      字体:  打印  播放

竹溪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位于北大街和人民路的交会处,共两层,一楼是中心大厅,二楼是功能区,中心总面积800多平方米。中心地处城区最核心、最繁华的地段,选址在这里也是为了最大程度地覆盖周边居民,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便利。这里不仅仅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同时还是竹溪县志愿服务促进中心,也是竹溪县志愿服务总队的所在地。

中心分别从组织架构、资源配置、推进方式、服务平台、运行机制、实践载体、主题教育七个方面进行设计。

组织架构上,我县建立“中心、所、站”三级组织架构。县级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委书记担任主任;15个乡镇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各行政村(社区)成立31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镇村两级分别由乡镇党委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负责指导,实现三级组织架构全覆盖。

资源配置上,坚持“三个统筹”。整合统筹资源、力量、功能,提供全要素保障。

推进方式上,坚持“三联”方式。县乡组织联动、社会力量联手、志愿群体联结,全方位、一体化推进。

服务平台上,整合全县500多个公共服务阵地资源、60余项公共活动资源,建立理论宣讲等“五大平台”,推动各类资源整合、力量下沉、综合利用。

运行机制上,实行“四单”制,从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最后到群众评单。

实践载体上,紧紧围绕“讲、评、传、帮、治”五字工作法。一是“讲”透新思想。开启“线上+线下”结合模式,线上利用“学习强国”等平台推送思想理论,线下开展理论宣讲、百姓宣讲,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乡村振兴、安全生产、防溺水等开展政策宣讲;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史学习教育宣讲,让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二是“评”出好典型。常态化开展时代楷模、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三是“传”承好家风。持续开展本土品牌——“家规家训进万家”活动,传承良好家风文化,让好家风“吹”进千家万户。四是“帮”出一家亲。五万余名志愿者为群众帮困解难,在城区开展下沉志愿服务活动,在农村开展“户户走到”活动,确保群众在哪里,志愿服务就跟进到哪里。五是“治”理美乡村。将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入社会治理,推动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理事会组织,建立乡贤榜,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广泛开展志愿服务。

开设“共享书吧”,源源不断为群众提供“精神食粮”。开设“爱心角”,每季度评选一次最美志愿者,进一步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二楼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功能区。有未成年人活动室和心理咨询室,为未成年人提供学习活动场所和心理疏导,举行红领巾、同心向党系列活动。还有志愿者之家和积分超市。

开通新时代文明实践直播间,从事线上新时代文明实践业务培训工作,邀请专家开展理论培训、科普宣讲、课件录播、知识宣讲、助农产品直播。

主抓项目做支撑,促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做深做实。近年来,该中心共发掘出的典型项目“乡村夜校”“书记说变化”,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政策宣传到千家万户;泉溪镇“花鼓新说唱”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用说唱的方式,歌颂党的二十大精神;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创办李军奶奶的“经典100悦读社”,持续不断为留守儿童送去党史“营养餐”。为了帮助老百姓纾难解困,推出熊玉“和事佬”、民意恳谈会等实践项目;针对易迁点的脱贫群众、弱势群体存在的实际困难,定制“爱心菜园”实践项目;同时,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与乡村治理相结合,推出协会治村;与关爱未成年健康成长相结合,开展护苗行动。

该中心还设有健身活动室,主要是为群众提供健身活动场所。科普宣教室成为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基地。文明实践大讲堂是开展理论宣讲的重要宣传阵地,常年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理论宣讲活动。线下集中开展理论宣讲、业务培训等活动,集中培训骨干志愿者、文化带头人和乡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长。

该中心有“8+N”支志愿服务队伍,牢牢把握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和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这两个重心,注重把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入群众日常生活,精准设计志愿服务项目,实现县级中心“送餐”、镇村所站“配餐”、基层群众“点餐”的无缝对接。

下一步,该中心将联合各乡镇(社区)、县直各单位用好本土文化文艺力量,探索文艺宣讲、寓教于乐的创新形式,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党的创新理论以鲜活的形式,走进群众心里,获得群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从而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推动源源不断的红色音符,激荡出不竭的精神源泉。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