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新闻网讯 按照县委统一安排,利用3个月时间开展“全员普查保成果”活动。4月15日,吃过早餐,我便和同事一起来到了桃源乡中坝村开展入户工作。
进村后,大家各忙自己的工作,电话预约、入户、制定规划、填写手册。两点时小柳和另一名队员提着两包牛皮纸包装袋的东西回到驻地,我定睛一看手提袋上赫然印着“冯妮儿麻糖”,我脑中立马闪现孝感麻糖,小柳走近,热情地招呼我们品尝,我问她哪里买的,她说朱远贵家做的,我说就是去年把你气的流泪的那个人?她一笑:那是他女儿。我拈了一块放进嘴里,甜甜的,有点黏牙。在小柳带领下,晚饭后我们专程到麻糖店里,每人买了几包麻糖。
认识冯妮儿麻糖源于一个人、一个扶贫故事。在2019年十月的一天,我听到打印室小柳好像在电话里与人争吵,过去一看,她正在跟一个包保户的女儿解释一件事,原来小柳包保户朱远贵儿媳在武汉摔伤在当地住院,在竹溪医保报了八千元,他们认为报的比例低了。小柳是个责任心特强的同志,听到这事,小柳一方面安抚包保户,一方面了解情况,然后专程到县医院、卫生局了解相关政策,核实报销比例,了解清楚后,小柳打电话跟朱远贵解释政策。朱远贵说是他女儿办理等,让小柳跟他女儿解释,而对方一接到电话,听说是包户干部,就像找到了出气筒,劈头盖脸一顿抱怨和指责,气得小柳眼泪汪汪。为及时帮助贫困户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我们立即入村来到了贫困户朱远贵的家里,当面向他把政策解释清楚后,化解了这场误会。
其实抱怨、冷落这样的事对于扶贫人员是家常便饭,此外吃苦受累更不用说。在接受任务时,六位女同志被分到了路途最远的地方,他们没有抱怨,每次走访,男同志负责接送,队员们互相配合走村入户。九零后小姑娘杨小舟和长期患病的秦芳包户在三道桥里面大山顶上,农户的大白狗常把小舟吓得直往别人背后躲;陡峭的山坡使秦芳几步一歇,不敢回头;周庆福两老的孩子因工作忙很少回家看望老人,吴忠平每次见都带去一大包点心,老人一见到我们就会说:县职校的扶贫工作做的好,我们现在真是享共产党的福!
扶贫工作就像麻糖,朴实真实、苦中有乐、黏中带甜,决战脱贫攻坚,我们一直在路上。(邹蔚平)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