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 > 正文

汗水铸就“民生路”

时间:2015-09-02 11:14:08      字体:  打印  播放

通讯员 吴德华


近日,笔者从县公路局获悉,该局仅用了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县城城区进出口道路5.2公里、蒋家堰集镇过境公路2公里的油路大修工程,346国道、“兴界路”等线路上近20公里的油路中修任务。如果不是笔者亲眼所见,根本就不会相信该局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并且资金十分短缺的情况下完成这么大的任务。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争立项 三下省城 六奔十堰


县委、县政府把县城东西两头5.2公里进出口路的路面大修、下水道、管线埋设、人行道铺装,蒋家堰镇2公里的街道过境路段的路面大修等工程建设任务交给了县公路局,并要求在8月底之前必须完成任务。该局从6月中旬接受任务到6月底完成招投标程序后才能开工,整个有效工期仅有2个月。当时听说在这么短时间内要完成如此大的任务,人人都说不可能。因为这些路段在346国道改建升等一级路时全部甩掉了,由原本的国道过境路段变成了城镇街道,上级交通公路主管部门已经不再给立项拨款了。按设计预算完成这些项目需要近2000万元的资金投入。为了争取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支持,该局主要领导在10几天时间里,三下省城、六到十堰,最终感动了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领导,同意给这些路段下拨最后一笔工程建设补助资金。可这几百万的补助资金,支付农民工工资都不够,还相差1000多万元的材料费及施工机械费用没着落。在开工前的局领导班子会上,为资金缺口太大,能不能开工问题争论不休,最终还是主要领导一锤定音:“这是民生工程,有钱没钱都得干,上级补助款保农民工工资,材料费先赊欠着,施工机械费由工程队先垫着,其它费用先从小修保修经费中拆借一点。”说干就干,头天晚上开的会,第二天一早工程就正式动工了。


抢进度 全局出动 齐心协力


为确保在两个月内完成任务,县公路局制定了倒排工期、白加黑、睛加雨、5加2(工作日加双休天的上班时间)的保障措施。自开工到竣工,所有参与施工的干部职工不仅没有休过一天假,而且每天都是早上6点之前上班,晚上9点之后下班,下再大的雨、天气再热也从没停过工,铺蒋家堰镇2公里过境路段时连续奋战了4天4夜;在这两个月施工期间,所有领导班子成员全力以赴深入到施工一线,局长负责全面指挥,总支书记、路政大队长负责搞好协调,总工负责技术质量,其他副职领导各自负责一段,连值班领导也上了施工一线,具体负责346国道中修、蒋家堰集镇过镜路段大修工程;中标企业飞天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全部上阵,吃住在工地。7月下旬,正逢三伏高温天气,董事长在工地中暑病倒了,大家都劝他回家休息,他却在路边找了个药店挂起了吊瓶,吊瓶一拔下就又上了施工一线。正是有了这样一批冲锋陷阵、敢于战胜困难的干部职工,才确保了在8月底不折不扣的完成了油路中修、市镇道路配套工程。


保质安 投入重金 一丝不苟


工期越紧,越要注重质量,这是县公路局所有参与施工人员的共识。为了彻底杜绝不合格工程,项目部制定了每道工序分别验收的施工方案。上道工序一旦验收不合格,下道工序一律不准开工,直到返工合格后才准许开工下道工序。这种层层把关的监管办法,确保了该局今年所有的大中修工程质量。“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效益”。这一理念时刻牢记在该局每一个施工人员的心中。工程一开工,项目部就把安全生产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工程开工前,飞天公司就派了30多人参加了全市组织的安全生产培训,回来后,他们分布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主管安全生产;每周有一个安全生产专题会,每天晚上分管安全生产的领导与安全员有一个碰头会,通报当天施工过程中还存在哪些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措施;项目部从总工程款中提取1.5%的经费作为安全生产专用资金,并用于统一投保了工程一切险及意外伤害险、添置了100多块警示标牌、200套桔红色标志服、300多卷安全带等所有用于安全生产方面的物品。正是有了这一系列的安全生产保障措施,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这项深得人心的民生工程,是竹溪公路人用汉水铸就的!

本文已发2015年9月2日《今日竹溪》第二版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