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公路局坚持科技兴路侧记
通讯员 吴德华
修路必须开挖,开挖又免不了会破坏公路沿线的生态植被;修油路、炒油籽更是少不了要毁林砍柴作燃料……作为负责修建这段路的县公路局的施工单位——飞天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又是怎样做到修路环保两不误的呢?近日,笔者带着这些问题对该局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深入采访,从中找到了答案。
生根素保大树栽下必活
为了使公路沿线的自然景观变得更绿更美,去秋今春,县公路局组织路政、养护、工程队相关人员成立了植树造林专班,调集装载机、挖掘机、运输车、洒水车等大型机械设备,采取用挖机挖大窝、栽大树的办法,在向坝高泉至双桥长岭沟垭子公路沿线栽植水杉、垂柳、枇杷、华山松、鹅掌秋、红叶石楠等珍稀风景树、果树等10000多棵,这些大树一栽下去就是四五米高。
众所周知,植大树虽说容易成荫,可成活率低确是一大难题。该局为了确保这些新植的大树都能成活,调派一辆洒水车专为这些新植的路树抗旱洒水,并根据需要购买了一批生根素兑水浇灌到树根上......通过采取这些先进的科技护管手段,新植的大树成活保存率达到95%以上,收到了当年植树、当年成荫的良好效果。
如今,鲍双路竹溪境内向双段的全程37公里路面改善工程已全线竣工,公路沿线增加了许多与自然景观相协调的人文景观(每隔一段路都建有一个休闲观景处)再加上一条平直顺畅、绿美舒安的高级硬化二级公路,为十八里长峡旅游风景区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十八里长峡也由原来的省级自然保护区升为国家级。有了科学植大树的经验,公路大修时就能做到当年动土、当年复绿、修路环保两不误。今春,该局又购进9800株3米高以上的大楠木树苗植在了丰马线上。
除草剂除杂草保边坡稳定
为了确保公路路肩边坡整洁无杂草,数十年来都是采取用薅锄铲除路肩边坡杂草的传统方法。这种方法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增加了道工的劳动强度,而且一铲起草来公路沿线尘土飞扬,污染环境,还破坏了路肩边坡上的生态植被,导致一下起雨来路肩边坡上的水土严重流失。为了尽快推广科学环保又省力的新工艺,公路局让养护中心统一购买除草剂,免费发放到道工手上,并教会使用方法,这一重大改革深受道工欢迎,当年就得到了全面推广。用除草剂清除杂草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减少了道工的劳动强度,而且稳定了路肩边坡,没有了铲草时飞扬起的那些污染空气的尘土。
该局迈出化学清除杂草这一步后,紧接着是在路肩边坡上种植四季常青、稳定路肩边坡、美化公路生态环境的三叶草。近几年来,先后种植三叶草40多万平方米。现在这些草皮像绿色地毯一样铺在了路肩边坡上,根本没有一点杂草生存的空间,不仅省去了清除杂草的劳动力、稳定了路肩边坡、提高了公路的防汛抗灾能力,而且美化了公路环境、增强了司乘人员的乘车舒适感。
机械化炒油籽促节能环保
自开始修建油路以来,都是用木柴炒拌油籽。这种传统的炒油籽方法,不仅是一炒起籽来烟雾弥漫,而且每年要砍掉大面积的森林(每修一公里二级公路的油路面,炒籽少不了要烧掉1.5万公斤的木柴,一个县一年若修上30公里油路,就得烧掉上50万公斤木柴,就得毁掉数十亩的青山)若老是采用这种传统的炒籽办法,其后果是油路修到哪里,森林就会毁坏到哪里。为了彻底改变这种以毁掉青山、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来炒油籽的得不偿失作法,该局投入资金600多万元,在龙王垭隧道出口处建起了一座以无烟煤作燃料的、3000型节能环保沥青拌合楼,填补了原竹溪没有大型节能环保沥青拌合楼的空白,能满足于周围80公路内修建油路炒籽的需要。这一节能环保沥青拌合楼的建成,不但每年可保住近百亩的天然林不会被毁,而且减少了炒籽时遮住蓝天的灰尘及浓烟。去年为修“鲍双路”向双段的油路(因为离大型拌合楼有200多公里之远,炒好的油籽运到了会冷)该局不惜重金,又投入100多万元,购买了一套新节能环保炒拌机械安装到施工现场。为了降尘除灰,还另外花10多万元,购进一台最先进的愤水降尘机械设备,大大降低了炒籽时的烟尘污染,净化了周围的环境。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