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 > 正文

县中医院:体现中医药竞争力

时间:2014-06-30 09:29:25      字体:  打印  播放
——竹溪县中医院跨越式发展系列报道之四


中药外敷治疗骨科疾病


针灸治疗

2004—2008年,该院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家中医药政策,贯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意见》,坚定以中医为主的办院方向,积极发挥中医优势,突出中医特色,将传统大医精诚文化和现代科学发展理念完美结合,彰显中医药精髓和魅力,优先发展重点专科专病,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完善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形成了科学管理的长效机制,促使医院管理科学、功能完善、医疗服务水平领先、社会满意度较高,突出了该院在全省县级中医院中的引领示范作用。
——促进了医院又好又快发展。自被列入省级示范中医院建设单位以来,借建设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的东风,以创建省级示范中医院为契机,扎实推进医院管理年活动,广泛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医疗服务质量大幅度提高,医疗业务飞速发展,各项工作取得可喜成绩。截至2007年底,医院年门诊量达9万余人次,其中急诊人次达2500人次,出院病人达3500余人次,医院床位使用率达84%。各临床科室中医疾病诊断准确率达97.5%,门诊中医病历书写合格率达到95%,中医处方书写合格率达96%,院内感染发生率<7%,护理操作合格率达到96%,护理病历书写合格率达到96%,病区整体护理覆盖率达100%。
——构建了合理的中医药人才梯队。医院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建设周期内,该院加大中医药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引进中医药人才竞争机制,抓紧抓好在职医学教育工作,鼓励员工自学、自修等在职学历教育。医院先后与十堰市东风总医院、十堰市人民医院、十堰市太和医院等上级医院达成技术协作医院,多次聘请上级医院专家前来进行会诊、讲学、义诊等多种形式的业务技术协作和指导,加大、加快了中医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的步伐。医院先后培养出省名中医1人,市名中医2人,县名中医3人,逐步形成了中青年为主、老中青结合的合理的中医人才梯队。2004—2007年,该院从湖北中医学院等大专院校引进中医临床本科生7人,西医临床本科生4人。选派院内业务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达36人次,参加市级以上长、短期业务培训、学术讲座86人次。通过十堰市“市校人才共建”工程,在湖北中医学院定向培养在职中医硕士研究生9人。2008年,医院共有医药人员71人,其中中医药人员53人,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比例达74.6%。
——形成了中医重点专科特色优势。2004年初,该院制定了中医专科发展规划,重点发展中西医结合肝胆科、骨伤科、针灸推拿科等中医特色突出的优势科室。中西医结合肝胆科于2001年、2004年分别被列为十堰市重点中医专科第一、二周期建设单位,2006年9月肝胆科通过十堰原市卫生局的第二周期市级中医重点专科达标验收。该科致力于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肝胆病的诊治工作。先后研制出复元保肝丹Ⅰ号、Ⅱ号、健肝化瘀丸、肝脂康胶囊等系列自制专科用药,中西医结合优势明显,临床获得显著疗效,先后取得市级科研课题及县级科学进步三等奖各1项。这不仅确立了该院中医药治疗肝胆病在全县的核心地位,同时也使医院在周边县市医疗市场的辐射面进一步扩大。医院对部分科室进行了科内学科分组,将大外科分为骨伤科、神经外科(脑外科)及普外科(含肛肠科、泌外科等)三个学科专业组。将大内科分为儿科、心脑血管病专科、糖尿病专科、风湿类风湿痛风病专科等专业组,确定了学科带头人,加大对专科建设的投入,添置了肝病治疗仪、骨折治疗仪等相应专科医疗设备,逐步加快重点专科发展步伐。2008年,医院拥有十堰市市级重点中医专科1个,市级重点建设专科2个,县级重点中医专科5个,院级重点中医专科4个。
——医院基本医疗设备配备齐全。自创建省级示范中医院以来,该院对照省级示范中医院建设标准,多方筹资,先后投入几百万元用于业务用房及其附属设施的改造,着力改善患者就医环境,同时购置彩超、电子胃镜、全自动生化仪、数字化摄片系统(FCR)、C型臂、结肠灌注仪等大中型先进医疗设备,充实到各临床医技科室,提高全院诊疗技术水平。2007年,医院引进了中联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基本实现门诊无纸化管理。同时,在全院范围内安装了电子监控系统,进一步规范了医疗行为,杜绝和减少医院不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广大就医患者和医务人员的人生安全。截至2008年,医院拥有全身螺旋CT、多普勒超声诊断仪、500mA电子程控X线放射机、数字化摄片系统(FCR)、电子胃镜、全自动生化仪、基因诊断仪及救护车等医疗辅助设备200余台/件。医院固定资产达1700余万元,其中医疗设备总价值达800余万元,按照二级中医院建设标准要求,各科室基本医疗设备配备齐全,能够满足临床医疗服务的需求。
——中医药特色优势更加突出。该院加强对中医药临床应用的管理,始终坚持“先中后西,能中不西,中西医结合”的原则,极力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在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特别是在治疗慢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疑难杂症等方面,使用质优、价廉的中医药服务,极大地缓解了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医院于2005年制定并印发了《中医药临床使用管理规定(试行)》,促进了非中医药人员对中医药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临床运用,扩大了中医药在临床的使用范围,尤其是扩大了中成药、中医药针剂在临床急诊急救过程中的使用范围,各临床科室先后研制出专科特色明显、疗效显著专科用药,如内科的冬病夏治系列、外科的中药塌渍系列、骨伤科的痛舒敷剂、三七胶囊等,这些专科药物的运用,大幅度提高了全院的中医药治疗率和中医药参与治疗率。建设周期内门诊中医药治疗率同比上升24.4%,病房中医药治疗率同比上升22%。2007年底,医院门诊及病房中医药治疗率分别达到82.6%、68.3%,急危重症抢救中医药参与治疗率达到30%以上。
——扎实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大力推广应用中医传统诊疗项目,突显中医药特色优势。在十堰市建设全国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示范市(区)过程中,医院制定了《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实施方案》和《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管理规定》,组织院内名老中医挖掘整理针灸、推拿、小针刀、单、验方等中医药适宜技术30余项,并积极申报全县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基地及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示范单位建设,扎实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工作。2008年,成立了中医治未病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大力推广应用冬病夏治、冬令进补等中医治未病的传统诊疗项目,全院中医治疗率和中医参与治疗率大幅度提高,进一步突出了医院的中医药特色优势。
——在完成院内工作任务的同时,积极协助县卫生主管部门开展中医药工作,负责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项目建设的规划实施,督导检查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对该项目具体开展情况,收集、整理全县有关项目建设资料并汇编成册。医院先后6次组织举办了全县中医药培训班,为各乡镇培训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师资队伍及服务网络建设信息联络员各15名,发放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资料500余份,深入基层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进行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现场督导培训60余人次,充分发挥了该院在县、乡、村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中的主导作用。(梁宏文/文李代辛/

注:本文已发2014年6月30日《今日竹溪》第二版

相关阅读:
竹溪县中医院跨越式发展系列报道之一
竹溪县中医院跨越式发展系列报道之二
竹溪县中医院跨越式发展系列报道之三



自制中药水蜜丸


自制中药胶囊剂


中药饮片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