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秦巴群山间涌动着项目建设的澎湃热潮。在十巫南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抢抓工期,挥汗奋战以实干与激情共同绘就一幅火热的夏日“奋进图”。近日,十巫南高速公路又有好消息传来。
近日,由湖北交投集团投资建设的十巫南高速公路迎来重大进展——纸坊2号隧道左洞与戈边1号隧道左洞历经数百个日夜的艰苦奋战,顺利贯通,标志着项目在穿越复杂地质“迷宫”的征程上取得阶段性胜利,为全线贯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次贯通的纸坊2号隧道左洞全长973米,最大埋深达194米,穿越多条断层破碎带,围岩条件复杂多变,涌水风险突出;而戈边1号隧道左洞全长1274米,同样面临偏压、浅埋等不良地质条件考验,安全管控压力巨大。现场技术员感慨道:“每一米的掘进都像是在‘豆腐块’里打铁。”
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技术难题,项目团队迎难而上,精心组织,科学决策,坚持“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及时衬砌”的原则,成功克服复杂地质带来的巨大阻力。通过引入先进机械设备、优化施工工艺、强化质量安全全过程精细化管控,确保了工程安全、优质、高效推进,实现“零事故”精准贯通。
“十巫南,有点难。”这是沿途建设者的口头禅。十巫南高速全长84.9公里,工程桥隧比达85.6%,是湖北省目前在建桥隧比最高的高速公路项目。而作为串联起红岩大桥、纸坊2号隧道、纸坊3号隧道几大关键工程的“生命线”——5标5号便道,全长5.77公里,挖方约52万立方米,填方约12万立方米,是项目全线临建工程中的“硬骨头”,更是十巫南高速攻克地质难关的一个缩影。
建设之初,面临无路、无地、无电的“三无”困境,大型车辆和机械设备无法进场,施工准备工作举步维艰。施工过程中,地质条件复杂,地形变化起伏大,且存在滑坡体,随处可见百余米的断崖深谷,严酷的自然环境成为摆在面前的第一道难关。此外,便道还需经过水库,施工组织受到极大限制,边坡上方的高压铁塔,更是给便道修筑增添了诸多安全隐患。
为解决难题,团队多次深入现场踏勘,反复优化设计路线。测量人员在当地老乡带领下系着安全绳,带着小洋镐、錾子、锤子等工具,在近乎垂直的陡坡上,一点一点敲打着坚硬的山岩,硬生生地开凿出一个个浅浅的台阶,以供踏足前进。他们用双手扒着岩面如同“蜘蛛侠”般来往于作业平台和便道之间,测定主线位置,最终确定5号便道的可行线路方案。
针对特殊的建设环境,结合项目建设实际情况,创新性地采取“永临结合”便道修筑原则,确定修建“挂壁公路”作为施工便道。此方案不仅使施工现场材料的综合运距减少了4km,节省成本约600万元,还提高了行车安全性。未来,这条便道还将作为森林防火通道,在完成施工便道使命后继续造福当地。
如今,在百米高的悬崖峭壁之上,5号便道宛如一条蜿蜒的巨龙,在崇山峻岭间伸展。未来,十巫南高速公路将成为秦巴山区发展的新引擎,为区域协调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开启山区发展的新篇章。
( 责任编辑:邵博汉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