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县中医院跨越式发展系列报道之二
(二)
振兴中医,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继承、发掘和利用祖国传统医学的优秀成果,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快捷、方便、价廉的中医药诊疗和康复保健服务,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中医院义不容辞的责任。
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是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扶持与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一项战略性决策,也是实施新医改的一项重要举措。
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和城乡群众对健康需求的多元化、多样化,对健康服务人性化、精细化的需求,尤其是老龄化社会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充分发挥中医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等理法方药的作用,“一根针、一把草”对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有着不可能少、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利长远、惠民生的成功之举。
2001-2007年,县中医院充分发挥我县在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工作中的龙头作用,强化中医主体发展意识,坚持中医特色优势,提高中医现代化发展能力和质量水平,进一步巩固提高了县、乡、村三级中医药医疗保健网络,完善了医疗服务体系,使全县中医药事业投入保障水平、中医药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中医药服务应用水平、减轻医疗负担的贡献率得到明显提高,促进了全县中医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竹溪县“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迎检汇报会

术后回访
——以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为契机,坚持正确的办院方向,充分发挥全县中医药区域的优势,以中医药为主体,大力发展中医、中西医结合优势,兼收并蓄,扬长补短,加强中医专科专病建设,逐步形成了中医特色明显、专科建设突出的优势,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大幅度提高,医院业务快速发展。门诊中医药治疗率达到86.4%,病房中医药治疗率达到73%,中医药参与治疗率达到95%以上,门诊中医病历书写合格率达到95%,中医处方书写合格率达到96%,护理操作合格率达到96%,护理病历书写合格率达到96%,病区整体护理覆盖率达100%。肝胆专科中西医结合优势明显,致力于肝胆病的研治工作,疗效显著。中西医结合骨伤专科具有浓郁的中医特色和较强的综合技术实力,能够完成各种复杂的骨折手术,该科病人数占整个外科病人数的60%以上。针灸推拿专科被原市卫生局确定为市级临床重点专科评审科目,该科突出中医特色,充分利用现代诊疗技术,形成传统针灸推拿与现代康复医学相结合。风湿病专科对风湿、类风湿、痛风病疗效显著,特别是对痛风病的治疗打破了痛风病无法根治的说法,吸引了北京、重庆、陕西、武汉等埠外病人来该院求治。坚持实施十堰市中医药“12345”发展战略,制定了具体指标,列入考核重点。
——加大中医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力度,构建了合理的人才梯队。医院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以来,该院在鼓励自学、自修等在职学历教育同时,又先后与东风公司总医院、太和医院、市中医院等上级医院达成技术协作医院,多次聘请上级医院专家前来院进行会诊、讲学、义诊等多种形式业务技术协作和指导,加大、加快了中医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的步伐,逐步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的合理的人才梯队。2002年-2005年,该院从湖北中医学院等大专院校引进中医药专业本科生7人,西医本科生4人。选派院内业务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达36人次,参加市级以上短期业务培训、学术讲座86人次。通过十堰市“市校人才共建”工程,定向培养湖北中医学院在职中医药研究生9人。
——加强医疗质量考核力度,落实奖惩制度,提高了医疗质量。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主题。严格执行各种医疗核心制度,进一步建立了全面的质量控制体系,即医、护、技的高、中、初三级技术职务之间自上而下的技术指导、质量控制监督和组织管理,医、护、技横向技术工作环节之间相互协调或协同作业的质量要求及相互衔接和横向的相互质量控制,以及医、护、技人员个体化技术操作的自我质量控制和自我约束机制,确保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据统计,该院治愈好转率达93%,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达84.6%,入出院诊断符合率达97%,辩证论治优良率达94%,院内感染率控制在4.1%以内。
——中医药治疗率明显提高,中医药特色更加突出。发挥中医独特优势和中医药治疗成本相对低廉的优势,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在治疗病毒性疾病、疑难杂症等方面发挥了中医药的独到之处,用质优、价廉、方便、快捷的中医药服务彰显“为民、惠民、便民、利民”的宗旨。制定并印发了《中医药临床使用管理规定》及《中医药治疗率统计标准》,加强了中医药临床使用管理,促进了非中医药人员对中医药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临床运用,扩大了中医药在临床的使用范围,尤其是扩大了中医药针剂在临床急诊急救过程中的使用范围,提高了全院的中医药治疗率和中医药参与治疗率。建设周期内门诊中医药治疗率同比上升24.4%,病房中医药治疗率同比上升22%。为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一是坚持原产地进药,自己加工炮制,降低成本,保证中药药效质量;二是充实中医门诊,名中医集中在门诊坐诊,学科带头人到门诊接诊患者;三是门诊医生使用中医特色疗法,坚持辨证施治,以中药饮片、中药制剂为主;四是大力开展中医新技术新项目和中医绿色疗法,为医院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深受患者青睐;五是强化人性化服务,推出便民新举措,落实服务的周到和细化,重视服务的每个环节;六是实施中医特色目标管理,严格规定科室在中医特色方面的目标责任,把中医特色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调动了科室重视中医特色的积极性。
——培植特色专科,塑造优势项目,完善综合功能,拉动了科室业务发展,形成了新的业务增长点。市级重点中医专科肝胆专科致力于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肝胆病的研治工作,疗效显著,中西医结合优势明显,服务价格规范,倡导务实、诚信、科学的服务理念,全力打造一流品牌,稳定了中医药治疗肝胆病在全县的中心地位,向周边县市的辐射面进一步扩大。对外科进行了学科分组,即中西医结合创伤外科(骨科)、中西医结合神经外科(脑外科)及中西医结合普外科(含肛肠科),确定了学科带头人,为进一步独立分科打下了坚实基础。加大了手术室、口腔科、眼科、五官科、胃肠病专科、心脑血管病专科、糖尿病专科、风湿类风湿痛风病专科等中医特色科室建设力度,添置了相应医疗设备和器材,形成覆盖面广、中医药特色明显、诊疗水平较高、临床疗效显著、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特色专科。
——中西医结合优势更加明显,相互促进,壮大综合实力,提高了自我生存发展能力。认真贯彻落实省卫生厅卫生工作精神,一是扩大中西医结合规模,形成全院各科较好地解决病人对中西医结合的需求。二是深化中西医结合领域,认真搞好中西医结合医疗,使病人得到全程的中西医结合救治。三是充分发挥“名中医”的作用和效应,赋予中医药“简、便、验、廉”以新的内涵,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加大了对乡镇卫生院的帮扶力度。该院于2002成立中医基层指导科,组建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坚持以农村基层为重点,以人才培养为重点,大力实施“人才强医”战略,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挖掘中医宝库,将中医特色专科建设与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相结合。利用人才、技术、设备和管理优势,积极帮扶乡镇卫生院,充分发挥业务指导和中医药龙头作用,优化医疗环境,在医疗、教学方面增进往来,加强协作,有效地增强了中医药的服务功能。建设周期内医院为基层培训人员124人次,其中通过免费接受进修培训32人次,集中培训92人次,下乡业务指导33次。(梁宏文)

义诊服务

参加文化活动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