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 > 正文

林下走出“两山”路丨林下有“蜂”景,泉中有“钱”景

时间:2025-07-28 11:30:01      字体:  打印  播放

编者按:竹溪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涵养区,绿色是最亮眼的生态底色。竹溪耕地少、林地多,发展林下经济,既能擦亮“绿水青山”金字招牌,又能加快“金山银山”成果转化。近年来,全县以“产业发展提质”为首,锚定“林业经济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目标任务,积极在“茶、药、漆、竹、特、养”六篇文章上下功夫,合理利用430万亩林地资源,不断探索“林业+”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与“百姓富”的双向奔赴发展之路。即日起,县融媒体中心推出专栏【林下走出“两山”路】,展示全县各地以绿色动能助力乡村振兴、带农增收致富的生动实践。敬请关注。

竹溪新闻网讯 记者 郭元江 报道:仲夏时节,蝉鸣如诗。国有标湖林场的林海间绿意盎然2500个蜜蜂养殖箱架设在林间,为这片寂静而广袤的森林增添了别样的生机。

杜仲、黄柏等木本药材与柴胡、金丝皇菊等草本药材交织生长,8个月的漫长花期为蜜蜂提供了天然“蜜源库”这些富含微量元素的蜂蜜不仅颇受消费者欢迎也让当地群众的钱袋子渐渐鼓了起来。

作为全县首个省办国有林场4526.8公顷的林海中,藏着植被丰富、土壤富硒、水质富锶的生态密码。

近年来,在湖北偏头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指导管理下,标湖林场扛起全省国有林场自主利用试点的重任,积极响应“林下经济百亿产业”号召,把林下空间变成“聚宝盆”。林间鸡群啄食虫草,溪畔蜂箱采撷百花,泉边鱼池活水潺潺,林禽、林蜂、林渔等产业模式让绿色家底焕发新生机。

△标湖林场偏头山村护林员 关汉国

密林深处的瓦房河村,8000平方米的泉水鱼养殖基地别有洞天。引自海拔1200米的山泉水恒温流淌,稳定的pH值为50万尾娃娃鱼、泉鱼、鲈鱼打造了仿野生家园。“山泉水养鱼,既经济又环保真正实现‘用水不耗水’。”林场负责人的话语中透着自豪,这份生态智慧让每滴水都发挥着最大价值。

为让林下产业行稳致远,偏头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依托标湖林场构建起科学的收益体系。林下鸡、蜂蜜当年投入即可见效是看得见的“短平快”,泉水鱼两年形成稳定产出稳稳托住中期收益,加上林木、药材的长期积淀长中短结合的布局让“绿色银行”持续增值。

如今,2.6万只生态鸡预计带来260万元产值、2500箱蜜蜂将产出12.5吨蜂蜜、泉鱼基地50吨商品冷水鱼将创造1200万元产值。这些数字背后是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生动实践。

△偏头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旅游事务科科长 曾翔

记者手记

从“守着绿水青山盼增收”到“靠着绿水青山赚金山”,偏头山标湖林场的蜕变印证着一个真理。守护生态就是守护未来,发展生态就是创造财富。当林海间的鸡鸣、蜂鸣水声交织成幸福乐章,这片土地正书写着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和谐共生的新时代答卷。

( 责任编辑:邵博汉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