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 > 正文

漆彩传承青年行,匠心传承助振兴

时间:2025-07-03 09:47:14      字体:  打印  播放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沉淀,是文化的瑰宝。2025年6月28—30日,汉口学院“青弋漆语·聚光振兴”社会实践队赴十堰市竹溪县开展一段漆艺非遗传承之旅。

微信截图_20250703094748.png

微信截图_20250703094805.png

28日上午时分,队员们一踏进泉溪镇非遗传承人张晓莲女士的工作室“金漆世家”,就被工作室内陈列着各式精美的漆器作品所吸引,从古朴典雅的茶具、精美实用的碗筷到细腻华丽的雕漆摆件,每一件都凝聚着匠人的智慧与心血,让队员们近距离感受到了千年生漆技艺的独特魅力,深深陶醉其中。“坚持传承生漆技艺,不仅因为这是祖辈留下的宝贵财富,更是因为它是我们竹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希望能把这份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张晓莲告诉队员们,漆艺已经成为了她生活的一部分,她乐在其中,始终热爱这门技艺。在这个小山村里,随着漆艺的兴起,也吸引了外地游客在这里鉴赏求购,为乡村带来了人气,附近村民王玉梅女士兴致盎然地跟我们说道:“一到周未,过来玩的人就多了,我们自产的红薯干、盐菜等农副产品经常被游客问起并带到各地!”

微信截图_20250703094832.png

微信截图_20250703094846.png

漆从何而来?漆艺有哪些魅力?下午时分,队员们又乘车来到距泉溪镇78公里的竹溪县城漆艺文创中心。文创中心明翠竹女士向我们讲解了竹溪生漆悠久的历史,以及漆树种植、割漆取液的艰辛。在旁边的“窖坊”区域,漆艺工作者正在进行髹漆、描绘、打磨的工序,空气中弥漫着生漆特有的气息,因为生漆的特殊环境要求,制作漆艺作品的老师们都耐着高温认真地进行雕刻,老师们的匠心倾注于毫厘之间,原本粗粝的坯胎逐渐发生着蜕变。这其中每一道工序都包含着极致的耐心与专注,精美纹样与细腻质感逐渐呈现出来。在展示的作品中,小到一只茶盏,大到一件家具,每一件工艺品上面的图文样式都是由老师们亲自设计手绘,最让我们惊叹的是一件漆艺食盒,盒盖上的云间仙鹤由鸡蛋壳碎片拼凑而成,金红漆色上配以蛋白色的飞鹤,使漆器浑身的恢弘华美的气势中又带了一丝庄重质朴,让我们感受到了漆艺老师们的中式审美和对工艺精益求精的态度。

微信截图_20250703094818.png

微信截图_20250703094857.png

三天的竹溪县生漆产业调研之行,汉口学院“青弋漆语·聚光振兴”社会实践队队员们收获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深刻的文化感悟。在触摸每一件工艺品时,上面细腻的纹理感,似乎感觉我们在与生漆制作者在进行对话,让“生漆”从遥远的概念变成了真实可感的温度与记忆。通过此次对竹溪县生漆非遗文化的探究,队员们对生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与了解,也感受到漆艺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非遗传承的重要性。我们相信,竹溪县将传统漆艺与现代产业创新融合,必将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金色名片,让这项“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丁婧菲 陈海楠 周彦君)

( 责任编辑:邵博汉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