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新闻网讯 记者 张亚楠 通讯员 沈晓燕 报道:竹溪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发展,始终把茶叶作为兴县富民的重要支柱产业。全县茶园面积达32万亩,已形成种、产、深加工、销售、科研等完整产业链。竹溪县总工会切实发挥职能优势,加强相关部门协作配合,在产业人才培育、技术能人培养、职工消费兴农、科研人才孵化、产业职工维权等方面出实招,用服务支柱产业的实绩展现工会的担当和作为。
开展茶农培训聚人才。与县农业农村局、县人才办、县人社局等部门联合开展茶产业技能培训,在竹溪职校加挂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竹溪茶产业学院牌子,采取“请进来”和“送出去”的办法,邀请十堰市农业科学院、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专家教授到竹溪县办专修班、办讲座,传递尖端信息,解读产业方向。通过开展培训,培养一批懂茶、爱茶、做茶的专业技术人才。截至目前,共举办各类培训班60余期,培训茶叶技术骨干2000多人次,茶农的技艺水平和产品的综合价值得到普遍提升。
开展消费扶贫助销售。用好工会职工福利政策,引导各级工会组织在发放职工福利时,安排不少于300元额度用于购买茶叶等农副产品。近3年来,每年全县通过线上、线下、扶贫村消费及其他方式购买茶叶和茶食品达600万元以上。同时,县总工会还结合乡村振兴帮扶村实际,给予产业发展资金支持,助力建成茶旅融合生态园1200亩,撬动生态种植产业发展,助力村企共同发展、村民共同富裕。
搭建竞技赛场育精英。近年来,竹溪县总工会联合有关部门和茶叶产业重点乡镇,连续多年举办以种茶、采茶、制茶为主要内容的技能大赛,先后成功承办了“传承茶技艺、培育茶工匠”制茶技术能手大赛暨首届“茶王争霸赛”等一系列赛事,对总成绩排在前三名的选手授予“竹溪县五一劳动奖章”。全县通过劳动竞赛已评选表彰的种茶、采茶、制茶能手达100余名,有力撬动了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县总工会在劳模、工匠人才推荐评选中坚持向茶叶产业倾斜,累计选树茶叶产业劳模县级劳动模范6名、市级劳动模范5名、省级劳动模范1名、省级荆楚工匠1名。在初具规模的茶叶企业培育创建劳模(职工)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6家,鼓励和支持各级劳模和有关企业成立创新团队,实施“名师带徒”工程,形成以茶叶产业链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劳模创新工作室集群,以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为载体,充分发挥劳模工匠人才的“孵化器”作用,在茶叶种植、深加工和科技创新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
产业集体协商助维权。扎实推进茶叶产业企业集体协商工作。坚持深入茶叶企业和职工群众,听取职工权益保障和维护的意见和建议,紧紧围绕集体协商工作实务,从集体协商的目的、意义、内容、程序、劳动报酬、劳动保护、加班工资、工资增长机制等方面加强茶叶产业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和服务,共签订茶叶产业集体合同1份、企业集体协商15份,把权益保障和维护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为竹溪茶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
( 责任编辑:涂慧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