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 > 正文

十八里长峡保护发展优良乡土品种

时间:2012-05-27 16:42:26      字体:  打印  播放
“在保护好生态林业资源的同时,抢救性保护和恢复性发展优良乡土农作物品种,提纯复壮土著畜禽……”527日,十八里长峡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作出决定,围绕景区统筹规划,发展地域特色旅游产品、林家乐食品,实现生态林业旅游经济与特色种养业无缝对接,增加林农收入。
据了解,十八里长峡保护区与重庆接壤,境内传统种植的优良乡土农作物品种有笨大蒜、土韭菜、线丝瓜、高山土豆、棒棰黄瓜、羊角辣椒、高寒四季豆、搅瓜、白马牙玉米、小籽糯玉米以及荞麦、燕麦等。优良乡土畜禽有巴山黄牛、黑毛猪、板角山羊、乌皮(骨)药鸡、九斤黄鸡等,享誉县内外。近年来,这些土著品种渐行渐远,除了巴山黄牛加强了野化驯炼、提纯复壮,稳步发展外,其余品种濒临萎缩甚至呈现失种态势。
长峡管理局提出,立足保护区生态资源优势,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抢救性保护和发展优良乡土农作物和长峡畜禽品种,走“管理局+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快速推进保护区生态养殖、生态种植全面回归本地传统优良品种,拓展林农致富路。按照“一年启动、两年推进、三年全面发展”的工作目标,今年正式启动抢救性保护传统优良种养品种。
目前,长峡管理局已派专人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搞好种源普查。对传统品种种植和保护好的,管理局根据规模大小给予农户重奖和经济扶持,并高于市场价格收购,保证种植户的经济利益。对农户存栏的黑毛土猪,签订养殖合同,给予扶持。鼓励良种土公母猪提纯复壮,为规模化发展良种黑猪提供种源储备。对繁育板角山羊、规模养殖巴山黄牛的林农和本地土鸡养殖规模在500只以上的农户,给予奖励。
长峡管理局按照“建设基地化、种养规模化、品种本地化、效益丰厚化”的思路,逐步实现由大众化种养向特色种养、由散户种养向基地种养、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粗放型向效益型转变。管理局将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倾斜,确保特色种养业与生态林业旅游业无缝对接。(孟正根)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